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抑郁症 > 情绪与健康
编号:36910
消除恐病情绪 轻松安度晚年
http://www.100md.com 2009年7月24日 科学时报 2009.07.24
     上周末陪女朋友去看望因骨伤而住院的大姑,经过病房时不经意间发现,一老人在病房内忧心忡忡地走来走去,唉声叹气。原以为是多大的重症,但医生对记者说:“没多大的病,检查一下就可以出院,主要是恐病症在作怪。”忽然想起远在老家的父母,他们对“病”也有种莫名的恐惧,原本好意地建议父母检查身体,都被他们以“我没病”所推脱。

    其实,人届老年,必然要出现一些身体的退化、老化的表现。如头发脱落,鬓发斑白,面部皱纹增多,视物昏花,耳聋耳鸣,牙齿脱落,思维迟钝,腰酸腿软等。但所有的这些都比不上“心理衰老”给老年人工作、生活和健康投下的阴影,有的整天神经质地疑心,疑病、疑衰老,往往将身体衰老的某些征象看成是“大难临头”,由此产生恐病情绪。特别是看着身边的同龄人去世,便会感到自己在世之日屈指可数,更容易掉进死亡恐惧的漩涡,愁绪满怀,消极悲观。更有甚者一知半解地读了几篇医学科普文章,常会联想到自己的病痛。有时不免把自己身上的不适和书上讲的某种疾病“对号入座”,并自以为是地分析自身不适感觉的原因,想象病情发展和后果,千方百计地为自己寻找“证据”。这样的联想往往会因臆想者对医学知识的缺乏而导入歧途,产生莫名的恐惧。专家指出,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疑虑的不良情绪中,就会扰乱自身的内分泌机能和植物神经机能,削弱机体的免疫能力,引起心躁不宁或抑郁忧闷、失眠多梦、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引起神经衰弱、胃肠功能紊乱、反应性精神病、高血压等疾病。

    那么要如何消除恐病情绪呢?首先,以乐观主义精神对待身体的不适和疾病,勇敢面对,不忧不惧,要有顽强的意志,保持坦然的心境,乐观的态度,才能挖掘自身抗病的潜在能力,使免疫细胞活跃起来,从而获得与疾病抗争的能力。其次,有生必有死是人生一条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要抱着泰然处之的态度,始终保持豁达的情绪,便会摆脱忧伤和恐惧。在对待疾病问题上,必须克服疏忽麻痹和神经过敏这两种心理,患病后要及时诊治正确对待,又要防止“草木皆兵”的恐惧心理,避免盲目猜疑。最后,要积极扩大兴趣爱好,如习练书画、养花养鸟、收藏垂钓、外出旅游等,充实的业余生活,可以摆脱孤寂、郁闷、恐病之感。, 百拇医药(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