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1.18
编号:81981
一个老书商的新理想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8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1.18
     ■朱子峡

    从上世纪80年代末起,中国民营出版潮风起云涌,几万人投身其中。时光荏苒,坚守至今的书商已寥寥无几。白沙便是这寥寥无几的坚守者之一。

    夹缝里生存

    在中国书商中,白沙算是个老人,19岁起步于全国图书发行二渠道之首的长沙黄泥街,至今已有29年历久。时而进驻主渠道,时而立足二渠道,白沙的人生历程仿佛就专为中国的民营出版而写就。

    “可以说,没有民营书商不懈的努力和艰辛的付出,就没有中国出版业的今天。”谈起中国的出版,白沙感慨良多,“以前的国有出版社只有周一、周三、周五上班,根本就没有市场意识,是民营书商的出现让他们感到了压力,让他们有了竞争的意识。”

    中国书商有一个颇为有趣的现象,即成功的书商都是诗人脱胎而来。“诗人阅读量很大,懂文学艺术,又天生敏感,有创新意识,文字能力强,对一本书的设计很有感觉。”白沙如此解释。
, 百拇医药
    诗人出身的白沙,其市场感觉也如鹰隼般敏锐。中国第一部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是他的得意之作。说起这本书的出炉,白沙记忆犹新:“当时这本书先是被别人买下的,放在手上压了一年,他感觉中国市场不好,不敢轻易做。当时我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工作,有一次我们见面时他说起了这本书。我说我来做吧。没想到书稿拿回来,领导不同意,说网络文学怎么能登大雅之堂啊?当时就给毙掉了。我说网络文学是新生事物,将来肯定能有大前景。后来我找到北京大学的教授张颐武,请他写文章论证网络文学……”

    《第一次亲密接触》一经出版便风靡全国。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白沙也感到了头痛:全国有20多个城市有盗版。“我们都拿到了证据,但却没有办法,我们去找地方文化局,他们让我们回去等待处理,可最后不了了之。地方保护主义太重了。”

    之后,白沙又做了李响的《零距离——与米卢的心灵对话》等畅销书,以及卡夫卡、泰戈尔等外国文学作品,还有《王国维全集》等。其间白沙还开过公司。“中国的书商实在太难了,做企业要付房租和员工工资,印刷厂要现金,销售的欠账又很难及时收回来,而新华书店则要一年两年才结一次账,做得好的书又面临着盗版。民营书商完全是在夹缝里生存,太难了!”极度灰心之下,白沙萌生退意,出国了。
, 百拇医药
    被“收编”的二渠道

    说起来,二渠道也曾风光很多个年头,按惯例,每年的北京图书订货会前一周是二渠道的订货会,笔者此前也曾多次采访过此类订货会,其场面甚为热闹,而今年的二渠道订货会却是门庭冷落,里面积压着大量的库存书,折扣甚至低至一折二折。

    人们对二渠道的风光记忆似乎停留在2009年之前。2009年4月,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成了中国出版界的重大改革点,这拿白沙的话便是,“一二渠道从此可以合作了,中国出版业的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做得好的民营公司几乎都被一渠道给收了。这对民营书商来说也是件好事”。

    正如图书出版人张小波创办的北京共和联动图书有限公司以一亿价格被收编到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的旗下一样,白沙也带着他的团队于一年前和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合作,成立“白沙图书文化发展中心”,开始了“白沙财经馆”、“白沙时事馆”、“白沙励志馆”等系列的优秀图书的策划。
, 百拇医药
    一个新理想

    说起重返出版界的动机,白沙坦言:“当初放弃过,后来发现这里有机会,所以我放弃了一个集团总裁的职位又回来了。我回到出版界是带着理想来的。”

    “中国出版的问题是集团化,每个省都在搞出版集团,将十几个二十几个出版社绑在一起,以为这就是集团了。我认为不是。我的想法是把一个出版社搞成集团化。”白沙说,“我正朝着我的理想前行。我现在已做出10个馆,明年还要做10个馆,这几年我打算做出40个馆,将来还要做得更大。我的理想是,一个馆就是一个分公司。我推出的馆走的是品牌模式,像阅读馆、励志馆、亲子馆、武侠馆,每个馆我都注册商标。我要实行真正的集团化。”

    也许,有人会把白沙的理想归为诗人的激情,但一个令人欣喜的事实是,经过一年多的奋斗,白沙带着他策划的150本新书在2013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全新亮相。,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