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2.22
编号:83095
罗布泊:不能忘却的文化交融地
http://www.100md.com 2013年2月22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2.22
    

    人们走进罗布泊,只要与它有过透彻灵魂的对话,就必然为它的美丽、沧桑和神奇所倾倒。

    ■实习生 贡晓丽

    2013年新年伊始,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探险罗布泊的四集专题片,以《最后的村庄》、《找六十个泉》、《最后的罗布人》、《重返罗布泊》为主题,把罗布荒原的生命存在、人文地理特征、丝绸之路历史过程,展示在观众面前,将罗布泊、楼兰这“世纪话题”引领至纵深之处。

    这组专题片的内容,来源于2012年10月,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镰召集中国社科院“新疆绿洲文明”国情调研组,与《走进科学》栏目摄制组等一行人结伴在罗布泊探险考察。
, http://www.100md.com
    罗布泊,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几千年前的开拓者、征服者和一个世纪以来的探索者、冒险家都不曾停止寻找它的历史辉煌和千年苦难。杨镰在2012年冬天完成了自己人生中对罗布泊的最后一次探险,这也是他第12次进入罗布泊。

    难以言说的历史

    确认135号营地所在,是杨镰团队此次考察的目的之一。135号营地是1934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为勘测公路、铁路来到新疆的最后一站。

    135号营地为什么重要,“因为当年考察的目的是要修通中原到罗布泊的铁路,斯文·赫定就是做勘探地形的工作,而这条历经几代人规划的铁路,终于在2012年修通到了罗布泊。探访135号营地,也是对罗布泊铁路的纪念”。杨镰在此立下一块亲手设计的石碑作为对斯文·赫定逝世60周年的缅怀。

    1901年,楼兰古城的发现,是斯文·赫定探险生涯最大的收获之一,楼兰也成了塔克拉玛干沙漠最著名的考古圣地之一,使得罗布泊受到举世关注。135号营地是斯文·赫定在1934年告别罗布泊驻扎的最后一个营地,“由于燃料不足,斯文·赫定没有完成由东向西穿越罗布泊的计划,我们无法估量他在诀别时的沉重”。
, http://www.100md.com
    在杨镰看来,第135号探险营地既是一个终点,也是一个起点。“从这里,后人可以走进20世纪的西部探险史,从这个角度能够找到一个牵系20世纪与21世纪的关键位置。”

    眼见为实的真相

    相对于斯文·赫定的遗憾作别,杨镰对罗布泊中六十泉的拜访则顺利且完整。“六十泉,在当地称作阿西米提布拉克,并不特指60处泉水,而是很多成片水域的意思。”杨镰说他曾经为自己设定要走遍新疆60个地点,六十泉就是60个约定当中的最后一个愿望。

    除了完成心愿,杨镰还想亲自见证一个真相:美国卫星追踪显示,六十泉早已干涸,而作为丝绸之路上驼队穿越罗布泊的淡水补给站,只有六十泉才有生命所需的淡水,一旦干涸,对于周围的野生动物无疑是灭顶之灾。事实上,罗布泊荒漠中时常见到野骆驼的身影,没有淡水,生命何以延续?

, http://www.100md.com     为了寻找六十泉,杨镰邀请阿不都·热依木的孙子白克利做向导,“阿不都·热依木是土生土长的罗布人,曾经为斯文·赫定的罗布泊探险做过队长,并带领他们到达六十泉”。

    寻找六十泉的途中路过一处泉水,杨镰不禁捧起一口品尝,“看上去清清凉凉的水,喝下去就卡在嗓子里不往下沉,很咸,齁得没法形容”。第二天,在白克利的带领下,杨镰终于来到当年斯文·赫定的聚落地,对比斯文·赫定留下的六十泉附近的山丘照片,“简直一模一样,非常激动,那儿的水虽然微咸,但已经可以解渴了”。

    “六十泉并没有干涸,那是一个山前洪积扇,山前的地带有若干个泉水,是仪器追踪错了方向。”杨镰说这就是实地考察的意义所在,“眼见才能为实。”

    另一个需要见证的是一则百年前的预言。1907年,美国气象学家埃尔斯沃思·亨廷顿根据他在新疆的野外调查提出一个设想:在新疆塔里木地区,丰水期与枯水期总是以上百年的周期相互交替出现,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塔里木盆地将迎来丰水期。“他是从红柳年轮的疏密推断出来的。”
, 百拇医药
    “进入21世纪以来,新疆的降水确实有所增加,有一次去小河,早晨醒来,居然大雪封门。”在这个年降水量只有几毫米的极旱地区,一夜的降水就达到20毫米。

    而最近的这次考察发现,六十泉并没有显露出持续枯水期的萎缩干涸,而丰水期是否真的到来,“这需要更长时间的观测和更多地点的考察。”杨镰解释到。

    如果亨廷顿的预言得到证实,那就意味着被称为“旱极”的罗布泊,将会随着丰水期的到来,再次成为水草丰美的荒漠绿洲。“一旦罗布泊绿洲得以恢复,‘死亡之海’将会迎来新生。”杨镰说。

    双重通道的开发

    “罗布泊不会一直荒凉下去,罗布荒原还会恢复旧貌。”杨镰认为罗布泊在半个世纪之内就会重现生机。

    罗布泊从民国年间就已无人定居,没有水,罗布泊人纷纷搬出这片荒原。罗布泊作为历史上沟通中国平原与新疆地区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双重通道,“它被悬空得太久了,我们希望双重通道重新发挥作用,成为一个交汇点把各地方文明再次融合起来”。
, 百拇医药
    而罗布泊文明再次复兴的契机就在于丰富的矿产资源的开采,2012年11月哈密通往“生命禁区”罗布泊的首条铁路全线通车,源源不断运出的钾盐正使得这片贫瘠的土地焕发出生机。

    寸草不生、气候变化无常的罗布泊镇也因着钾盐的兴起而得到开发。杨镰作为镇上唯一一家招待所的第一批落宿者,碰到了其他新兴城市中常见的情况:七八个工人,围在招待所院子里等待结款。他们修了旁边的一座建筑,正在等着拿工钱。

    罗布泊正在努力成为一座功能设施齐全的小镇。提到罗布泊的复兴,杨镰兴奋地提出自己的预设和希望:“它应该成为我们西部现代化建设的一个起跳点,一个非常生动的平台。这里的矿产资源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希望。罗布泊永远不会被遗忘。”

    杨镰(中)在此立下一块亲手设计的石碑作为对斯文·赫定逝世60周年的缅怀。,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