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4.19
编号:85250
阅读载体的转变是一个漫长过程 ——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兼系主任王余光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9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4.19
     ■见习记者 于思奇

    《中国科学报》:从纸本阅读到电子阅读,我们现在是否已经到了阅读载体转变的时期?每一次载体的转变要经历怎样的过程?

    王余光:从历史上看,阅读载体的转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论是东汉时期纸张代替竹简和丝帛,还是后来的手抄本被印刷读物代替,都经历了一个比较缓慢的过程。以后者为例,在宋代以前,也就是距今一千多年前,虽然已经有了印刷术,但中国人阅读的载体是以手抄本为主。在五百年后的清朝,手抄本还依然普遍存在。资料显示,当时藏书家收藏的书籍三分之二都是手抄本。由此可见,印刷读物替代手抄本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

    就目前来说,我认为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还处于一个共存的状态,依照现在的统计数据来看,还不好说谁是主流,但是可以肯定,这种状态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 百拇医药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子阅读的人群会越来越多,电子阅读的形式会越来越普及,而纸本阅读也将会渐渐退出大众阅读。

    《中国科学报》:目前国内电子阅读的现状是怎样的?

    王余光:现在,电子阅读还是集中于比较年轻的一代,他们往往更容易接受这些新鲜的东西。他们中的有些人已经习惯于电子读物,可以说已经形成了一种新的阅读习惯。而年纪比较大的人往往还是会保留纸本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改变也是比较困难的。不过,随着时代的推移,接受电子阅读的人群也将会逐步扩大。

    从阅读内容来说,目前电子阅读还是以一些浏览型和娱乐型的阅读为主;一些深奥的或者是经典的读物,很多人还是会选择纸本阅读。但这并不是说两者是相互排斥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中国科学报》:在你看来,是什么原因形成了“电子阅读是浅阅读”这种观点的,是电子阅读的属性问题还是读者的问题?深阅读或浅阅读与阅读载体有关吗?
, 百拇医药
    王余光:我觉得这种“认为电子阅读是浅阅读”可能主要还是习惯问题。另一个原因,可能也与电子阅读常与在线阅读联系在一起有关。在这种情况下,人容易受到诸如随时弹出的广告等的干扰以及其他一些诱惑,这是人性的弱点。

    而两者谁更有利于深入思考,我觉得现在我们还缺少这方面的研究。

    《中国科学报》:在目前电子阅读和纸本阅读共存的状态下,读者要如何选择自己的阅读方式?你有何建议?

    王余光:我觉得这需要针对不同人群来说。

    对于少年儿童,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我支持家长和学校为他们选择纸质书籍。这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爱好阅读的习惯。因为电子化的东西,往往里面有包括游戏等过多的选择,很可能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家长也不太可能一直监视孩子阅读。
, http://www.100md.com
    至于成年人,我认为选择权在他们自己。对他们来说,不能绝对地说,电子阅读就是浅阅读,还是要结合他们自身受干扰程度以及实际需要等情况来综合考量。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纸本阅读未来会消亡吗?或是成为一种艺术品?

    王余光:未来,我也无法完全预知。

    但是,我想大家对于纸质书的需求还是有的,不管是逐渐退让到精品阅读的载体还是成为一种供人把玩的艺术品,消亡还是不太可能的。

    只能说纸本阅读在未来可能会进入小众阅读领域,而大众阅读可能就以电子阅读为主,但这个过程我前面也讲过,将会是非常漫长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