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5.03
编号:85785
微信:天涯若比邻的人际交流 ——访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教授周庆山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3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5.03
     ■朱子峡

    《中国科学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去买苹果4代,你去买4袋苹果。”通过这句网络笑话便可感知这个时代的变迁。如今,微信正如火如荼,你对此如何评价?

    周庆山:以前我们主要使用互联网工作,在移动通信上仅进行个人交流,微信则将这两者合为一体。我觉得微信这个东西很好,对人们的生活改变很大。虽然它是出于商业考虑研发出来的产品,但其开发的很多新媒体的功能,在应用上的影响却远不止商业。现今发展起来的信息、网络的交流技术,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这就使之形成了一种新文化。

    《中国科学报》:这种新文化有什么特点?

    周庆山:原来的文化形态比较被动,给你什么你就看什么,现在是交互性的;原来的时间比较“死”,现在时间是由自己控制的;原来是物理空间占主要,现在更多的是网络空间。在交流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效果比以前强更多,比如对人思想的影响。这扩大了人们的视野,拓宽了精神文化消费领域,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被极大地刺激和开发出来了,形成文化的多元化。
, http://www.100md.com
    《中国科学报》:文化多元化的形成,重要的一点是来自平民的参与吗?

    周庆山:是这样。以前的文化主导是精英文化,或者说是以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的,文化导向的教育作用发挥较大。而现在,平民文化的参与使我们进入到全民狂欢的年代,文化影响更多是一种互动式的,或者说是民间的。这有张扬个性,但各取所需,避免了过去那种“空中楼阁”的优点,也有存在鱼龙混杂,甚至还有一些误导式观点。

    《中国科学报》:作为新媒体载体,微信满足了人们的表达欲望。不过,人们在微信中还是更愿意传递关怀和快乐等正能量,你怎么看?

    周庆山:这类东西很多,这种通过社交网络发展起来的传播形态,其功能有点像“心灵鸡汤”。比如说有了烦恼,你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心灵上的慰藉和鼓励。这是以前的文化起不到的作用。微信的作用还在于通过这一便捷有效的方式将各自的关心、鼓励和温暖向自己的亲友传递,由此也就能够获得天涯若比邻的亲情和慰藉。
, 百拇医药
    《中国科学报》:微信对于传播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机遇和改变?

    周庆山:最起码多了一种传播营销渠道。在传播学中通过社会调查研究,发现了“两级传播”的影响规律,即强调大众传播的信息一般首先经过意见领袖这一级,然后再从意见领袖影响到公众,单纯靠大众传媒宣传的传播效果比较单向,而通过人际交流这个渠道,往往能发挥更好的效果。人际交流是一种口碑传播,比较突出的是一种带有人际交流的效果,更能让人相信。这种方式以前是口传,现在可以借用移动互联网。微信就类似口碑传播,口口相传、互相传递。人们不一定相信广告,但容易相信亲朋好友的口碑传播。所以,如果将人际交流和大众传播相互融合,传播效果会更好。

    《中国科学报》:你觉得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传媒载体,其未来前景如何?会影响未来传媒格局吗?

    周庆山:我觉得它们将来会成为主流。在没有电视前,报纸是主流,后来电视是主流,现在有了互联网,电视将会逐渐边缘化,以后可能会有更多人不看电视了,互联网文化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社会形态慢慢往这个方向发展。现在中国开始推行三网融合,即电视、电话和互联网融合在一起。美国已经取消模拟电视全面推进数字与网络电视了。现在通过手机就可以看电视、点播节目、学习与娱乐,因此,未来的传播媒体将从专业化走向社会化,从单渠道走向平台化,从而彻底变革现在的传媒生态,引发新的信息革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