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7.19
编号:88813
“博物馆观察”①当假文物流入博物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9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7.19
    

    ■见习记者 于思奇

    7月7日晚,作家马伯庸在网络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少年Ma的奇幻历史漂流之旅》的长文。文中细数了其在河北省冀州市冀宝斋博物馆看到的一件件足以颠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的藏品——“三英战赵云”的葵口盘、雍正年间的“金陵十二钗”大缸、“鬼谷子组团下山”的系列陶瓷、区分公母的十二生肖陶瓷、黄帝年间的五彩大罐……

    如此“毁三观”的藏品,如此奇葩的博物馆虽属特例,但百度一下,你会发现这几年有关博物馆藏品真假的新闻一直不断,“国营博物馆存在5%~10%的仿品”、“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收藏仿品”……博物馆里会收藏假文物,这真是一个无论对观众还是对博物馆本身都“伤不起”的事件。
, 百拇医药
    藏品真伪 讳莫如深

    正因为“伤不起”,博物馆藏品的真伪也一直是讳莫如深的话题。

    英国牛津大学东方研究所博士徐小虎曾在去年来中国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自己的故事。她在中国古画鉴定上坚持了50年余年,开拓出了一套有别于传统古书画鉴定的方法学。

    上世纪80年代,徐小虎开始了对元代绘画大师吴镇的研究。由于时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的蒋复璁是其父的朋友,徐小虎被允许进库房提画,上手细观。这一看竟让她发现,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所收藏的吴镇书画中有许多并非真迹。

    数年中,她总共研究了16件吴镇书画作品,而其中被她认定乃真迹的不过4件。

    对于她的这一研究结论,台北故宫博物院、台湾中研院、台湾大学等权威机构置若罔闻,台北故宫博物院甚至还彻底拒绝徐小虎再去“提画”。
, 百拇医药
    徐小虎说:“我仿佛成了烫手的山芋,众人避之唯恐不及。不但没人与我讨论书里所提出的问题,我反而好像瞬间从专业机构与学术刊物间消失,成为了一个不存在的人……”

    “他们以为台北故宫就不可能有假画,可能被伤自尊了。这似乎就是皇帝没穿衣服。其实,皇帝没穿就没穿嘛!”徐小虎特别无奈。

    在听说徐小虎的结论后,当时已经退休的蒋复璁是这样说的:“有赝品吗?太好了!那么我们应该马上开始研究,把真伪区分开。”开诚布公的态度,或许比是否入藏假文物更为重要。

    虽然如今博物馆内的每件文物在入藏前都要有一个公开权威的评估。但首都博物馆近现代文物资源调查征集部主任章文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并不妨碍他们及时纠正错误。他说:“如果日后有证据证实当时专家鉴定错了,我们会召开评估会议,推翻之前的评估结果,然后公开声明来纠正错误。”
, 百拇医药
    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

    随着近年来民间出现收藏热潮,文物造假也呈现井喷势头,且造假技术不断“升级”。这对博物馆入藏藏品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的仿古工艺品让假文物在市场上有了合法流通的身份。一些并没有取得制作仿古工艺品相关资质的厂家也在这一行业中伺机谋生,很多假文物也就从这一渠道流向市场。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宋向光向记者回忆道:“解放后,最有名的一次文物造假——北魏陶俑事件,正是发生在这一时期。”

    这些初现于北京琉璃厂的“北魏陶俑”不但骗过了几乎所有的考古学家、鉴定专家,包括苏秉琦、王仲殊、安志敏、史树青等顶级专家,还通过了考古中常用的高科技断代手段——碳-14年代测定法。当中国国家博物馆(当时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对这批“北魏陶俑”进行抢救性收购后,类似的“出土文物”竟然源源不断出现在北京的文物市场。最终,这批“北魏陶俑”被证实出自河南洛阳孟津南石山村村民高水旺之手,是仿古工艺品,并非文物。
, 百拇医药
    “有时一些博物馆专家对这种情况可能还没认识到,对仿造程度比较高的,可能也会看走眼。专家们也得不断地学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啊!”宋向光感慨道。

    严防死守 规范管理

    因此,国营博物馆为了防止购进假货,会有一个比较严谨的购买藏品的程序:它们一般会请数名业内权威专家对要购进藏品的真伪进行鉴定,每位专家还要在各自的鉴定意见书上签名。

    宋向光告诉记者,如果各专家鉴定意见相左,有些博物馆会采取一票否决制,而有些会结合结果,选择少数服从多数。

    相较于国营博物馆藏品的管理规范,民办博物馆在这方面可谓问题不断。它们中的一些本身的运营特色决定着它馆内藏品流动性比较大,馆主们可能会从收藏等角度考虑,卖出现有展品买进新展品。这也加剧了民办博物馆成为假文物的“重灾区”。
, 百拇医药
    宋向光告诉记者,像冀宝斋博物馆这类的民办博物馆,其馆主本身对文物并不是非常熟悉,也缺乏真正的专家作鉴定,所以在购入文物时难免存在看走眼的情况。

    也正是因为一些民办博物馆对入展藏品把关不严,才会使得一些仿品堂而皇之地陈列出来。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张懋镕就曾在考察一个准备申报的民办博物馆时,遇到一件令人哭笑不得的事。馆内的所谓专家拍着胸脯说:“我们馆里的每一件都是国宝,比北京故宫的还要好。”而其实该馆藏品90%以上是伪作。

    “冀宝斋事件”后,7月9日,中国国家文物局在其官网发布,7月至8月委托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文物报社开展民办博物馆规范化建设评估工作,其中藏品管理指标包括藏品真实可靠、有鉴定证明、来源合法等。

    在宋向光看来,肃清假文物不但需要有关部门的管理,更需要全社会就“这些东西到底应该是什么,碰到这样的东西应该有一个怎样的态度”达成一种共识。

    将那些曾经在深宅大院放着的藏品,通过实物展览、在线展览或者出版读物等形式呈现给越来越多人。甚至对一些存量较多,保存也较好的文物,是否可以拿出来,让大家也都上上手,自然这方面的知识和识别能力就会提高了。

    他认为,让更多的人接触到真正的文物,理解它的文化价值及其在民族文物传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让他们自觉加入到保护真文物、打击假文物的队伍中来。

    冀宝斋博物馆内的藏品:元青花釉里红抽金十二生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