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08.16
编号:89991
秋季饮食有讲究
http://www.100md.com 2013年8月16日 中国科学报 2013.08.16
     ■实习生 李勤

    一到立秋,中国民间就有“贴秋膘”的说法,人体在夏季因为缺觉、出汗、食欲不高等原因,引起身体消瘦,体质下降,因此立秋后要把身体亏欠的,通过食疗补起来。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于康认为,秋季的营养补充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功效:一方面,可弥补苦夏的耗损;另一方面,可为严冬作好储备,因此秋季进补就成为身体必需的事情。

    但是,人们在现代生活中,秋季进补就等同于“贴秋膘”吗?秋季饮食究竟应该如何合理搭配?营养专家来出招——

    “秋膘”该不该“贴”

    “贴秋膘”的说法源于古代,民间流行在立秋时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人如果瘦了,就需要在丰收的秋天“补”回来,而补身体的最好办法就是“贴秋膘”。
, http://www.100md.com
    “膘”在词典里的解释为:(多指牲畜的)肉。“贴秋膘”常被认为就是要在秋季时多吃肉。传统上,“贴秋膘”还指多吃动物性食品和各种面食,如炖肉、炒鸡蛋、炸丸子、红烧鱼、炒鳝丝、蒸螃蟹、烙饼、饺子、小笼包等。

    现代生活中,大多数人没有吃不饱、穿不暖的困难,相反有大量人遇到了营养过剩的难题,再加上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爱美的女士们并不乐意往身上贴秋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营养师顾中一在8月8日立秋当天发布微博:“过去生活条件落后,吃不饱、穿不暖,还要从事重体力劳动,以致于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足,每到秋冬休养季节老百姓就得进食滋补品以调养身体。如今看看周围人的腰围?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或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补’的东西,多吃些蔬菜、水果和杂粮吧。”

    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范志红认为,其实古人所说的“膘”并不是肥肉,而是肌肉。最让人担心的是,因为天气太热,很多人每天缩在空调房内,严重缺乏运动,不仅没有变瘦,反而贴上一层肥肉。因此,立秋之后就不应多吃油腻肥肉,而是应该赶紧补运动。
, http://www.100md.com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体重计算方法可以判断从体重上看要不要贴秋膘:男性,(身高cm-80)×70%=标准体重;女性,(身高cm-70)×60%=标准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为正常体重,标准体重正负10%~ 20%为体重过重或过轻,标准体重正负20%以上为肥胖或体重不足。

    另外,体湿的人不适合贴秋膘,爱着急、爱生气的人也不适宜“贴秋膘”,因为此类人群“贴秋膘”反而容易上火,生痘痘、便秘,或加重气滞,气滞久了会造成血淤、手足心热、口燥咽干。因此,贴秋膘应因人而异。

    范志红认为:“与其像过去那样,在秋天吃太多大鱼大肉,还有各种加了油的面食,还不如考虑一下,到底缺什么营养,然后按需求补足即可。”

    秋季饮食注意啥

    于康建议:“秋季是营养补充和调整的最佳时机,但事情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进补不是‘乱补’,合理进补身心得益,盲目乱补健康受损。”
, http://www.100md.com
    因此,他认为秋季饮食有几点值得注意:

    首先要多补水。秋季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加剧,湿度降低,人体水分的消耗量,特别是隐性水分消耗量增加。

    “因此平时要注意多饮水,包括食物中的水分在内,每日摄入量应达到2000毫升,以维持水电解质代谢平衡。”于康说。

    秋季还应多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蔬菜水果有“三宝”——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在慢性疾病预防中扮演重要角色。

    于康建议:“在秋季,每日应摄入蔬菜(生重)500克及水果(生重)400克左右。”

    此外,人们在秋天还应多吃豆类等高蛋白植物性食物,少吃油腻厚味,烧烤不宜多吃,以防加重秋燥症状,每日进食豆类(豆腐及其制品)应达到100克左右。

    选择动物性食物时,首选鱼虾类,其次为去皮的禽类(鸡鸭鹅等),最后是红肉类(猪牛羊肉等)。

    建议每周吃3次海鱼,每次3~4两,以补充欧米茄-3脂肪酸。同时,每日半两至1两的红肉作为铁元素的补充食物。

    于康提醒道:“总的烹调用油不宜超过每日30克,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胆囊炎等疾病患者应降至20克左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