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科学报》 > 2013.12.27
编号:95052
文化消费已转向 ——访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2月27日 中国科学报 2013.12.27
     ■记者 温新红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文化消费这些年有什么变化?

    陈少峰:消费者和消费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信息技术、互联网的发展让人们的文化消费方式发生转移。以前是面对面的,现在转移到网络,变成虚拟的,或者说现在人们在网络的互动中体验娱乐。有人称网络为社交网,我认为更多是一个娱乐网。例如上微信和大家交流、体验,目的不是为了社交,只是为了体验好玩的、有趣的东西。特别是网络的视频和游戏,移动电子的微信、微博及其互动性等,成为一种新趋势。

    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发生改变,消费者也发生了变化,不同的人会形成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方式,不同时代的人也会有不同的文化消费习惯。以前人们会对文化底蕴比较深的像京剧更有兴趣;现在不同,小孩子很小就开始玩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年轻人也是更习惯于数字媒体。

    新一代的消费习惯或者消费文化形成一种势力以后,它就变成一种主流的形态,这是我们一直关注的一种变化。

    《中国科学报》:有人说,现在一谈文化就是钱,你对此怎么看?

    陈少峰:文化可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包括学术、教育、博物馆、精英文化、国粹、政府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等等,是以政府为主为基础来提供的精神产品。满足娱乐需求的文化比较快餐化,主要靠市场。

    我认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应该同步发生,而且两者必须分开。也就是说,谈钱的新产品就应该谈钱。市场的产品不能由政府来提供,政府插手太多,就会干扰市场。另一个问题是,有些不该谈钱的也谈钱,例如演出市场里,政府出钱请大牌明星,就把市场弄乱了。

    《中国科学报》:那你认为政府应当如何调整文化政策?

    陈少峰:文化政策要改革,就是做减法和加法。减法就是政府不该做的事就去掉,包括政府干预市场的行为。举个例子,取消政府举办的豪华的节庆、晚会活动,这是非常好的。但也不要矫枉过正,要求卫视台的跨年度晚会也要节俭办就没必要了,这个不是政府要管的,卫视的活动是属于商业活动,是豪华还是节俭,不由政府决定,节俭了电视台不一定有经济效益了。

    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做的是为市场的主体公平竞争提供服务,十八届三中全会后陆续出台一些政策,像降低企业注册的门槛,企业上市更容易些等,这都是政府推进市场化要做的主要的事。另外还有一些需要政府去执行的推进市场化的事情,例如政府支持的钱不要只给少数的大公司,民企的地位和国企一样等。

    《中国科学报》:你认为今年哪些政策对文化影响比较大?

    陈少峰:我认为比较大的有,八项规定带来的持续影响,以及五部委严禁公款办晚会。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要完善市场,健全、建设文化市场体系,这和国家的整体走向是一样的,这很重要。我将此看成三个面向,即面向人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

    另外,2014年1月实行IPO重新启动,每个月有50家企业上市,这对文化产业也是利好,以后优秀的文化企业上市步伐会加快,股市也会形成一个文化产业板块。,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