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创伤杂志》: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未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河南大学附属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严重肺挫伤患者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能持续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氧合指数,降低PEEP水平,利于较早拔管,但并不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肺不张等并发症发生率。该研究发表在2015年第31期的《中华创伤杂志》上。
该研究目的是总结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严重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纳入48例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械通气+持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持续组)20例和机械通气+间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间断组)28例,机械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通气6~24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分别为(100.36±5.90)mmHg、(105.34 ±7.40)mmHg、(75.36±8.95) mmHg、(76.36±8.35)mmHg(P<0.01),通气24 h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83.50±15.20)mmHg、(201.50±10.20)mmHg(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通气48 h后PEEP水平分别为(3.2±1.1)d∶(6.5±2.8)d、(4.5±2.3)cmH2O∶(8.5±2.5)cmH2O(P<0.01)。两组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学科学报》 (第13期 第11版 国内期刊), http://www.100md.com
该研究目的是总结早期机械通气联合气道持续负压吸引技术在治疗严重肺挫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纳入48例严重肺挫伤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机械通气+持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持续组)20例和机械通气+间断负压吸引气道管理技术(间断组)28例,机械通气模式采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压力支持通气(PSV)+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机械通气时间、相关并发症等指标的变化。
结果,通气6~24h后,观察组与对照组PaO2分别为(100.36±5.90)mmHg、(105.34 ±7.40)mmHg、(75.36±8.95) mmHg、(76.36±8.35)mmHg(P<0.01),通气24 h后,两组氧合指数(PaO2/FiO2)分别为(283.50±15.20)mmHg、(201.50±10.20)mmHg(P<0.01);两组机械通气时间及通气48 h后PEEP水平分别为(3.2±1.1)d∶(6.5±2.8)d、(4.5±2.3)cmH2O∶(8.5±2.5)cmH2O(P<0.01)。两组相关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学科学报》 (第13期 第11版 国内期刊),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耳鼻喉科 > 耳鼻咽喉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