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呼吸内科 > 肺结核 > 肺结核
编号:135703
对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16年8月23日 医学科学报 2016.08.23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梁博文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结核病疫情呈回升态势,而造成结核病防治效果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和发展。临床治疗中联合应用药物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疗效差,药物毒副作用明显,疾病缠绵难愈。我国历代医家治疗结核病有着丰富经验,针对当前耐药结核病的治疗,中医中药的特点和优势逐渐得到关注和重视,国家十二五专项将中医中药治疗肺结核病列入其中。

    中医对肺结核病的认识

    本病在历代名称不一,基本根据其传染性和临床症状为名。如传尸、肺痿疾、骨蒸、痨嗽、痨瘵等,清代以后统称为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疾病,由于劳损在肺,故称肺痨。主要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为其特征。对本病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肘后方》、《备急千金要方》、《仁斋直指方》等中医典籍中对本病的病原、发病过程、症候特点有详细记载,《十药神书》更是收载十方治疗本病。《丹溪心法》以滋阴降火为治疗大法,《医学正传》明确杀虫补虚两大治疗原则,逐渐地完善和系统了本病的中医治疗。

    病理性质方面,本病基本以阴虚为主,并常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而见阴阳俱损。具体而言,病情轻重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涉及脏腑不一,病理也有转化演变。一般而言,病初期肺体受损,肺阴耗伤,肺失滋润,表现以肺阴亏损之侯为主,随着病情发展,肺肾同病,兼及心肝,导致气阴两伤,后期出现肺脾肾三脏交亏、阴阳两虚的严重局面。

    传统中医对肺结核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病史病程,故无法做到早期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肺结核病的早期治疗,只针对重症肺结核的治疗严重降低了中医治疗肺结核的疗效。随着现代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率逐渐提高,中医对肺痨的认识不应只局限于虚劳范畴,早期诊断患者如果正气未伤邪气强盛,此时正邪相争,机体反应强烈,更多表现为实证,如邪气不强正气不虚,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呈无典型证候,更多的实证和无典型证候的“肺痨”患者将是今后中医治疗的重要群体。

    中医治疗肺结病现状

    虽然中医治疗肺结核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有着肯定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目前中医治疗肺结核欠缺大规模多中心临床研究(我国在近年“十一五”、“十二五”国家医药科研中已有相关研究正在进行),缺少明确的实验室体内抗结核效果数据,没有充足的现代医学的科学理论支撑,目前我国对肺结核的治疗,仍然是以抗结核化疗药物为主,中医大多数情况下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只有在西医治疗无法进行时才被重视。

    目前中医治疗肺结核的报道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整体的针对肺结核的治疗,包括调节机体免疫、改善消除病灶等;二是针对结核病化疗过程当中出现的毒副反应进行治疗,包括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异常

    (下转19版)

    《医学科学报》 (第11期 第18版 结核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