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为宝宝心脏“补洞”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脏外科、儿科专家携手成功为一名5个月、体重仅有7斤的患儿 “补心”,帮助其重获新生。
患儿点点(化名)刚出生就发现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简称室缺)。据湘雅医院心胸外科黄凌瑾副教授介绍,正常人左右心室之间由一堵“墙”隔开,而点点的“墙”却出现了一个7毫米的大“洞”,血液大量经这个“洞”从左心室异常分流到右心室,引起肺部血液增多,导致缺氧和心力衰竭。
由于点点的室缺达到7毫米,甚至比左心室连接的主动脉直径还大,这意味着血液分流量很难控制,甚至已经出现了双向分流的情况。专家表示,如此严重的病情如果不及早手术,点点可能会失去治疗机会。
然而棘手的是,点点还患有动脉导管未闭,这便加重了血液向肺部的分流。“在胎儿时期,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有一个沟通的血管,这对于胎儿来说至关重要。”黄凌瑾表示,出生之后正常人的这根血管就会慢慢关闭,而点点的却没有关闭,导致血液从主动脉分流到肺动脉中,进一步造成肺部血液增多。
细菌喜欢温暖、潮湿、营养丰富的地方,血液就是最好的“培养基”。由于点点肺部血液非常多,因此他比其他孩子感染的机会就要高很多倍,而感染之后往往病情危重、且非常难控制。在严重先心病的基础上,点点还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连续一个星期反复发热,高烧达39度,点点随时可能呼吸衰竭、心率衰竭加重,从而危及生命。
通过手术修补心脏,才能从根本上切断肺部感染的“源头”,从而逐步有效控制肺炎,这成了挽救点点的唯一方法,否则肺炎将很难控制。然而,体质瘦弱、持续高烧、甚至生命体征都不平稳的点点,如何能经受住手术?心脏外科专家通过集体会诊,决定与儿科专家密切配合,先将肺部感染控制到一定程度,找准时机进行手术,而这也成了挽救点点的唯一机会。
据了解,点点还是一名疑似HIV病毒携带者,这无疑增加了医护人员的感染风险。“无论点点是否患有HIV,对于我们来说都一样,一旦手术时机来临,我们都会全力以赴进行手术,抓住救治的最佳机会。因为,我们有能力也有技术帮助他。”该院心胸外科主任罗万俊教授如是说。
最后,该院儿科王霞副教授等采用抗感染、抗病毒、雾化、强心、利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积极治疗,点点的肺部感染得到了初步控制。看准时机的罗万俊、黄凌瑾领衔的专家组,随即为点点进行了手术,将小家伙心脏上的大“洞”修补好,并闭合了动脉导管,成功阻断了血液分流。整台手术十分顺利平稳,出血量极少,用最快的时间为点点“补洞”。
术后,点点经过心脏外科监护室及儿科重症监护室的治疗,心脏衰竭及肺部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目前,点点情况明显好转,已出院。 (王洁)
《医学科学报》 (第8期 第14版 业内动态),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