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学科学报》 > 2016.10.20
编号:136625
药医不死病,佛渡有缘人
http://www.100md.com 2016年10月20日 传统医药的涅槃 2016.10.20
    

     “菩萨”是佛教用语,全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意指觉悟的境界。用现代的语言来说,就是医生要以献身百姓大众的健康为最高意境,也就是要有关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文精神。医学为何需要这种意境和精神呢?这是由医学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一个病人坐在医生面前,医生说,张开嘴,把衣服掀起来,你就得张开嘴,将衣服掀起来;医生说,你有病,需要吃药,需要开刀,你就得吃药,接受手术;医生说,你得锯腿保住生命,你就得锯腿。从普通百姓到国家元首,都得像小羊羔一样,乖乖地听候医生的处置。在此种情况下,其他任何知识、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这表明,医生对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既是权力,就需要有约束,就需要规范权力的使用。而医学人文的理念及其相应的要求,就是对此种权力的约束。

      当今医学与希波克拉底时代的医学有着天壤之别,古代医学认为根本不可能的事,在今天的医学看来可能是小菜一盘。但令人惊奇的是,医学科学技术愈是进步,人们愈是担心。人们常常怀着急切的心情盼望新的医学技术治好他的病,但同时又害怕这种治疗给身体带来新的疾病;同时,医学所处的环境也和以往大不相同。现在的医学,几乎离不开市场,时时处处要和市场打交道,但医疗服务终究不能和那些在市场上叫卖的商品一样;医生面前的病人也与昔日不同,将医疗保健视为人人享有的基本权利的认识已经深入人心,今日的病人可以在医生面前表述本人的种种自主要求,甚至说不。也就是说,今日的医生比古时的医生要难做得多,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要多得多。如何面对这些新情况呢?重要的甚至是唯的一办法,就是有赖医学人文精神的润滑、化解与调节。

    《医学科学报》 (第87期 第12版 阅读), http://www.100md.com(何裕民,袁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