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深受其害
我国民众采用中药治病历史悠久,但“是药三分毒”也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说明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应得到关注。特别是长期服用,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服药,更应注意观察AE及ADR的可能性问题。
老年人因增龄而致机体相关系统的结构或功能表现出全面或部分衰退,多个系统可能分别对相对应种类的药物表现出应答能力的脆弱。更由于老年人共患疾病种类较多、多病共患、多药并用、多危共存,用药数量也随之明显增多,很多老年病人每天服用各类药物多达5~7种甚至10种以上。也常有过度治疗、用药不当、或治疗失误等情况,更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或事件(AE),甚至因严重不良反应而残疾或死亡。
老年人更易发生ADR
由于老年人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及排泄能力明显降低,对药物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华法林、肝素、地西泮、多巴胺阻滞剂、抗抑郁药以及β受体激动剂或阻滞剂,均易出现ADR。肝肾功能减退者服用经肝肾代谢的药物时更易发生ADR。虽然年龄是否为ADR的独立风险因素尚有不同看法,但临床数据显示,年龄愈大,ADR发生率愈高。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4》指出,我国有2.5亿高血压病患者。而关于老年人降压达标标准的观点不一致,直接涉及降压药的安全合理使用。SPRINT研究认为,75岁以上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20mmHg,死亡风险可降低1/4,心血管风险可降低1/3,同时不增加跌倒风险。然而,该经验并未完全为多数中国学者接受。
糖尿病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有一定疗效,但该药长期应用可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血肌酐水平升高。降脂药物他汀类的广泛应用,几乎使其成为国际市场份额最高的药物,但该药引起肝酶改变及肌痛也确非少见。
上述疾病用药都需更多的临床观察进而做出科学解答。
关注中药不良反应
我国民众采用中药治病历史悠久,但“是药三分毒”也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近些年的鱼腥草事件(2006),何首乌肝损伤事件(2014),云南白药三七资源质量事件(2014);及过往的小柴胡汤引发间质性肺炎事件(日本)等,说明中药的不良反应也应得到关注。特别是长期服用,尤其是独居老人的服药,更应注意观察AE及ADR的可能性问题。目前天然药或草药的广泛应用,似有全球化增长趋势,应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尤其是草药与化药或生物制剂的联合配伍应用,应加强研究。
如果从基础研究到转化医学实践都严加注意,50%的老年人ADR或AE是可以幸免的。
(来源:医师报)
《医学科学报》 (第91期 第9版 药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