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损伤后的疤痕或可祛除
美 国 宾 夕 法 尼 亚 大 学 Perelman 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小鼠组织损伤修复时,一种被认为不具有脂肪发育潜能的肌成纤维细胞可以转变为脂肪细胞,并利用 BMP 处理疤痕成纤维细胞或将该细胞与人毛囊共培养,均可以诱导脂肪细胞的产生。肌成纤维细胞可塑性的发现,有可能为消除人类皮肤损伤后产生的疤痕带来新的希望,这一结果发表在 1 月 5 日 的《Science》。
该研究在损伤组织的新生毛囊周围会产生新的脂肪细胞,在这一生物学现象基础上,进一步利用转基因小鼠,进行细胞谱系示踪的细胞学机制探索,证实了这类新生的脂肪细胞来自于肌成纤维细胞,利用基因表达谱芯片和细胞功能学实验探索分子机制,证明这类脂肪细胞再生的关键调控因子为 Zfp423 和 BMP 信号通路。最后,利用体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体内实验结果,将体外培养的疤痕成纤维细胞与 BMP 共处理或与毛囊共培养,均可以直接诱导该细胞转变为脂肪细胞。
尽管在鱼和两栖动物中,组织再生时会发生细胞重编程现象,但是这一现象在哺乳动物中从未被观察到。该研究发现了细胞重编程这一细胞学机制,并进一步解析了其中涉及到的分子机制,为去除皮肤损伤后的疤痕提供了可能性。
《医学科学报》 (第99期 第4版 国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