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分享:将家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
当每个人呱呱坠地的时候,甚至当他还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就已经不可避免地和人有了交流和连结。当别人的回应是让我们舒服和愉悦的,我们就会和这个人建立起一个小小的连接细胞,这个小细胞包含了三部分:快乐的我、好的他(她)、愉悦的情绪。而当别人的回应让我们痛苦和愤怒时,我们就建立起了另外一种细胞:痛苦的我、坏的他(她)、糟糕的情绪。我们每天接触很多人、遇到很多事,今天妈妈温柔又开心,对着我们微笑,我们就存进了一个愉悦的小细胞。隔天妈妈很疲惫,对我们态度很粗暴,我们就又存进了一个糟糕的细胞。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我们存进去的小细胞合成了一个整体,当愉悦的细胞足够多时,我们是喜欢自己的、也信任他人,很愿意和他人建立联系。而当糟糕的细胞比较多时,我们会比较自卑,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害怕建立关系,害怕被别人抛弃。这样的一个整体就是我们每个人特有的客体关系模式。
于是,每当我们和别人发生连结的时候,我们都会无意识地拿我们脑子里原本形成客体关系模式去验证。不喜欢自己的人,总也无法真正相信别人会真心爱他,于是一次次怀疑、指责,终于吓跑了想要爱他的人,于是他又一次坚定了别人是不会爱他的这种客体关系模式,却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模式如何破坏了这份关系。然而只要自我能觉察,是完全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一再重复发生的。
全书整合了精神分析、儿童发展、精神分析小组进程和组织系统的相关文献,将家庭治疗聚焦于家庭现实,精神分析聚焦于内心现实。《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最见长的部分,是如何将客体关系理论具体应用于解决临床具体问题,书中还附有一些临床案例,以便读者理解他们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介绍详细,易于理解。该书不仅增加了客体关系家庭治疗的教学资源,同时也是家庭治疗的精神分析方法的重要代表作。
(请本期用文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支付稿费。)
《医学科学报》 (第103期 第12版 阅读), 百拇医药([美]大卫·萨夫 吉儿·萨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