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观”种种
天命之年刚过,我想到了死。这源于一次患病。孩提时患一次病,长一层智力;现在患一次病,增加一层对死的解读。虽然人生下来就注定要死,但国人自古忌讳死字。不但忌讳死字,而且和死有联系的东西全忌讳,连发音最好也不发“si”。怕死、忌讳死,也免不了要死。所以,不如坦坦荡荡地说出来。古今中外许多著名人物源于对死的深刻理解,能够坦然面对死,甚至“视死如归”。更有极端的如明代文学家康海居然筑亭于坟丘对面,天天面对,作为“以死亡怵之”,劝人行乐之“养生法”。
死,毕竟是每个人必须面对的大问题,天命之年前很少想到死,岁数越大死关逼近,自然会开始想到这个大问题。死之苦经常折磨着人,令人寝食难安。为了解开这个扣儿,古今中外的大思想家们绞尽了脑汁,想了许多“普渡众生”的方法。
其中最自然豁达的要算“过程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320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