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输液应有节制
苏格兰医生发明输液时,他怎么也不会想到,170多年后的今天,输液现象会如此壮观。不是吗?只要走进医院的输液室、观察室、住院部,几乎都是“输”的世界:座位旁、床头都挂着输液用的药水瓶或药水袋。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输液国家。专家认为,70%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
过去在医院输液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因为在这个人群中,心脑血管病人占很大的比重,另外还有一些体质虚弱者也在接受输液治疗。然而,如今输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不断加入输液队伍的同时,儿童也成了输液的“生力军”。其实,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输液,属于滥用输液。
有关专家认为,别以为生病输液后就能“万事大吉”。殊不知,输液是把“双刃剑”,也有其不利于病人的一面,有造成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可能。
输液中的发热反应是较常见的一种反应,主要是输液器具或药品中有致热原性物质,若救治晚了,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惨剧。
输液还会带来微粒污染。微粒指的是药液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一生,在医学上被称为“微粒污染”。较大的微粒可以引起血栓、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滥用输液的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青霉素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人类平均寿命也因此延长了10年之多。但是,由于医务人员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加,现在人类进入“耐药时代”或“后抗生素时代”。如果耐药菌株泛滥,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以控制,当细菌耐药速度超过抗生素研制速度,人类就会又回到没有抗生素的“黑暗时代”。
鉴于滥用输液的危害性,专家提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改变用药观念。“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才是临床合理用药。
专家强调,依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病情轻微或处于平稳控制阶段,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一般宜采取口服给药或肌注给药;病情紧急或严重的情况则仍需要快速的静脉输注治疗。
编辑/张玉春, 百拇医药(俞晓莉)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输液国家。专家认为,70%用于医疗目的的注射是不必要的,可以通过口服途径给药代替的。
过去在医院输液的主要对象是老年人,因为在这个人群中,心脑血管病人占很大的比重,另外还有一些体质虚弱者也在接受输液治疗。然而,如今输液的对象发生了变化,在50岁以下中青年人群不断加入输液队伍的同时,儿童也成了输液的“生力军”。其实,很多人根本不需要输液,属于滥用输液。
有关专家认为,别以为生病输液后就能“万事大吉”。殊不知,输液是把“双刃剑”,也有其不利于病人的一面,有造成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可能。
输液中的发热反应是较常见的一种反应,主要是输液器具或药品中有致热原性物质,若救治晚了,可能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的惨剧。
输液还会带来微粒污染。微粒指的是药液中肉眼观察不到的小颗粒杂质。微粒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机体吸收,将伴随人一生,在医学上被称为“微粒污染”。较大的微粒可以引起血栓、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症和过敏反应。
滥用输液的直接后果就是抗生素滥用。青霉素发现距今已有70多年,人类平均寿命也因此延长了10年之多。但是,由于医务人员滥用抗生素,导致耐药性不断增加,现在人类进入“耐药时代”或“后抗生素时代”。如果耐药菌株泛滥,感染性疾病越来越难以控制,当细菌耐药速度超过抗生素研制速度,人类就会又回到没有抗生素的“黑暗时代”。
鉴于滥用输液的危害性,专家提出,医生和患者都应该改变用药观念。“能口服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输液”才是临床合理用药。
专家强调,依据病情采用适当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关键。如果病情轻微或处于平稳控制阶段,或需要长期使用药物,一般宜采取口服给药或肌注给药;病情紧急或严重的情况则仍需要快速的静脉输注治疗。
编辑/张玉春, 百拇医药(俞晓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