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7年第2期
编号:11363899
帮你和压力说再见
http://www.100md.com 2007年2月1日 《科学养生》 2007年第2期
     只要有工作,压力就会存在,它其实是你工作中无法回避的组成部分。压力大与小,能不能承受与化解,关键在于面对压力时,你自己的心态与应对的方法。因为个性、经历的不同,每个人的解压方式也有所不同,但是关键是要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解决问题。

    喜欢有压力的工作

    王先生,摩托罗拉电子有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我是一个喜欢挑战与变化的人,我不会做一份没有压力的工作,因为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了。在摩托罗拉这样的跨国公司工作,有来自市场竞争、上司、时间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力之大,不言自明。所以我的体会是:

    1.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事不对人。老板是绝大部分工作压力的来源。下属失职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同事之间的摩擦也可能造成不爽,但真正的压力是如何让你的老板满意你的工作,赢得他的信任与赏识。有一次,美国总部有一个副总裁来华视察,我和几位同事连夜写好了汇报。没想到,当他过目后铁青着脸一言不发转身走开了,显然他对报告不满意。当时大家都很紧张,也很沮丧。我对大家说,对事不对人,老板不满意的是工作,不是对我们。于是我们及及时与老板沟通,重新修改,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很满意。
, 百拇医药
    2.未雨绸缪,随时准备应对方案。面对各种情况,只有一个方案是不够的。从头至尾了解事情的全部过程,并且事先设想任何可能遇到的问题,准备可以迅速替代的行动方案。主动迎接工作压力,当你胸有成竹时,压力自然不会找上门来。

    3.要学会向下层授权。充分信任下层,理清彼此权责,明确完成的时限。这样既鼓励员工发挥主动性,展现工作能力,也避免自己大包大揽,吃力不讨好。

    4.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工作并不意味着弦总是绷着。适时放松一下,会对身心有益处。另外,有空运动一下,这是调解心情的良方。

    女儿是一帖良药

    华先生,45岁,媒体主编。

    在杂志社当主编,尤其是在“垂死挣扎”的杂志社当主编,要说没有压力是扯淡!瞧瞧,我们有的“老编”硬是染上“中年焦虑症”,一激动,眼泪哗哗、心跳过速、“气喘吁吁”、血压升高、手冰凉,即使尝遍中药西药,试过按摩气功也是毫无疗效。真正令人冷煞!万幸,本人尚无上述症状,一切太平。除了胆囊里有石子经常作怪,但那绝对与工作压力扯不上关系。靠什么来减压?说出来也许白领们会失望。我这号人,泡吧?觉得自己与那气氛格格不入;打保龄球?没那份闲情逸致,没时间。
, http://www.100md.com
    想来想去,让我释放压力的只有女儿了。每天,当我把她从如雀巢一般的教室里接出来,放到助力车上,一路风驰电掣般往家里赶的时候,就得一一回答她各种古里古怪的问题,猜谜语,暗授作文写法等等。这时候,杂志社的种种烦心事自然就没工夫琢磨了。回到家,吃完晚饭,女儿弹起了钢琴,听着她把肖邦、巴赫、拉赫玛尼诺夫从敲打烂铁皮一样的难听逐渐练到像那么回事儿,不由得与太太会心一笑,彼此都读到了三分得意。不过,有时候见她“屡教不改”或父威受到挑战时,也会怒火陡生,甚至“该出手时就出手”,一直发展到与“保护小鸡的母鸡”发生“战争”。战火平息后,自然一派祥和,气定神闲,胸臆间有说不出的舒坦。这时候,什么烦恼都好像成了上辈子的事,可以心平气和地端出来讨论或调侃一番。如此说来,我无意间成了减压高手,而女儿则真正是一帖良药,她帮助我完成了转移思绪的“乾坤大挪移减压法”,教给我陶冶性情的“音乐减压法”,以及刺激我实施釜底抽薪式的“宣泄排压法”。

    偷得浮生半日闲

    张先生。39岁,律师。 近日从某早报上看到一篇文章,大致是讲未来10年中世界最热门、最受青睐的职业之—便是做我们这一行的。我不禁哑然失笑。入行10年,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们这类整日匆忙,为一个案子跑遍整个城市:取证、查阅资料、会见当事人、访问证人……穿越在城市的风雨中,身心备感交瘁的差事有一天会摇身一变,万众青睐。
, 百拇医药
    在这个以成败论英雄的年代,男人往往承受了更多的压力和社会责任感。男子成为社会事业的主流,承受着来自各方的希望和期待:无论是体育场上的角逐,商场上的厮杀,还是办公室的明争暗斗,你必须脱颖而出,你才优秀。律师这一行,不管它存在多少客观因素,总之,你胜诉了,你便会得到大众的承认和称道。的确,人生的烦恼有时就是一些琐碎小事:房子的贷款项每月准时从银行账号上悄然划去;手机费月月创新高;股市全线飘红却与我无关;焦急的当事人在每天的清早像“MONINGCALL”把我从梦中惊醒,而被告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于是,我只能跑到午后的电影院,看一场没有观众的电影,看着看着就睡着了。几乎每一部新片上映我都会去看,但至今却叫不上几部完整的电影名字。更多的时候,我体验着看的过程,从电影展现的心理和情节中学会设身处地地为当事人着想。“偷得浮生半日闲”,在观众稀少的影院里,为着自己小小的放松,想着自己小时候曾经想去做电影院检票人的理想而偷偷地快乐着,这就是我减轻工作压力的方式。多年看电影中得出了一个看法:男人的每一阶段,就好像一部影片_——-20岁是浪漫的文艺片,可以有足够的才情发挥;30岁是激烈的枪战片,你做你想做的,并确定了你一生的目标;40岁是揪心的恐怖片,上下压力重重,压得你喘不过气来;50岁是凝重的纪实片;60岁之后是一部黑白的怀旧老片,人生之不易都可以拿来慢慢咀嚼。所以,我不怕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我把它当做一部影片,抽身出来,细细赏看,并把它变成一种助动力,使自己不断前行。

    编辑/谭明, 百拇医药(吕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