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应对咄咄逼人的“第一杀手”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的丰富、生活环境的改善,一些人“营养过剩”问题也日益突出,血脂高、血压高人群日益增多。据卫生部最新公布的“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状况调查”显示,我国超重人群已经有2亿,全国有1.6亿高血压患者、 4000万糖尿病患者、1.6亿血脂异常者。每年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也就是说,每12秒钟就有一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心脑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健康和生命的“第一杀手”!
怎样应对这咄咄逼人的“第一杀手”呢?怎么避免心脑血管病造成更大的伤害?患上心脑血管病最怕的是什么?就此,笔者访问了第三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神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瑛。
赵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工作近30年,在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脑膜癌病、神经病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老年病的防治,多次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现任上海医学会受体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赵教授告诉我们,很多心脑血管病最初都是从高血压、高血脂开始的,逐渐发展,越来越严重。但是,高血压、高血脂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往往被人所忽视。
, 百拇医药
一项最新的国际高血压调查显示:全世界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健康血压标准;在了解血压值的人群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的血压没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根本没采取措施控制血压。在中国,大多数成年表示知道血压的正常值,受访者中,每5个人就有1人血压偏高。但是,这些人群中目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率很低,其中仅有16%的人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尽管很多人关注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大多数人不采用药物治疗,不注意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注意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近20%的人称,他们不注意饮食,接近1/3的中年人每周运动不超过20分钟。有的中年人表面上看吃得香、睡得稳、体魄健壮,而实际上,其体质、心理、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已经日趋降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繁忙,他们平时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对于悄然出现的各种疾病隐患,自己浑然不觉。
就此,赵瑛教授提醒我们,心脑血管病第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已经患有疾病、或者对疾病视而不见!
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统计,4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和肥胖症等代谢症候群的比率约为30%~40%。而许多中年人平时自我感觉良好,很少去医院,不易在早期发现疾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了。在临床实践中,赵教授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查出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但是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有临床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多数人采取了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对症治疗,不愿意服药控制,这是非常可怕的。
, 百拇医药
赵教授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黏稠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不可忽视。一个人如果长期高血压,血管的阻力就会增大,渐渐地血管壁就会比较薄弱,脑出血的几率也就增大了。曾经在中东叱咤风云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2006年初再度患脑中风,脑部大量出血,顷刻间陷入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离开了他的权力中心,至今还是植物人。
沙龙年过七旬,发病或许在情理之中。如今,报章不断报道在情理之外的中年猝死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病而猝死。正处于事业巅峰的文艺界名人——侯耀文、高秀敏等等,竟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精力充沛的他们在刹那间撒手人寰,竟来不及抢救。
猝死的何止文艺界、商界名人,我们身边也不乏鲜活例证。某电台连续两年有两位都是44岁的中年骨干猝死。一位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除了主持节目以外,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每日在单位和公司之间奔波劳碌,应酬不断。也许是酒肉吃得多了,加上劳累,在体检中发现血压高、血脂高等问题,吃药调整一段时间以后,觉得似乎没事儿了,把药就停了。有一天晚上出去喝酒,回来以后沉醉不起,等到家人发现不行时,已经晚了……另一位与他相类似,平素血压高不太注意,偶然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觉得压力很大,早晨,在家中洗澡时,突发中风,脑干出血,送医院仅三天,就宣告不治!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中年人脑出血死亡率那么高呢?据赵教授介绍,中年人比老年人血液循环速度快,出血量也大,加之中年人脑腔尚未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死亡率很高。而老年人的大脑已经不同程度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容纳血肿的空间也比较大,老年人因此更抗“折腾”。
赵瑛教授提醒我们,心脑血管病第二可怕的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不去复查,不经医生允许,自己私自停药,前边两位44岁猝死者就是教训。因此,对待这样的疾病要有耐心和恒心,有毅力,要学会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如果应对的好,同样可以长寿。应该尽量注意避免疾病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即使不致突然猝死,心肌梗塞、脑中风的预后也较差,致残率很高,偏瘫、瘫痪在床的也很多。据资料统计,心肌梗塞多半发展为心力衰竭,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在5年后死亡;而脑中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就是说,这两种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有很危险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赵教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干预来预防、来控制,比如锻炼身体、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太大的食物,不能太发胖,避免患上代谢紊乱综合征等等。这些,一些健康书籍和杂志说得很多了,很多人都明白,无须多说。
心脑猝死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要你平时对自己的机体稍加留意,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还是会发现一些机体报警的蛛丝马迹。比如,机体会有一过性的胸闷、憋气、胸痛或时而有胸部重石沉压感,这些症状常出现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受寒以后或者饥饿时;比如,平常容易出汗、尤其是前胸、后背大面积出汗;比如,舌麻,吞咽困难;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并很快消失;再比如,原本体力还可以,突然出现肢体疲乏无力等等。这些都是由自身报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重视这些信号,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措施,对症处理,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所以,及时诊治非常重要。编辑/谭明, http://www.100md.com(赵 寒)
怎样应对这咄咄逼人的“第一杀手”呢?怎么避免心脑血管病造成更大的伤害?患上心脑血管病最怕的是什么?就此,笔者访问了第三军医大学上海长征医院神经科教授、博士生导师赵瑛。
赵瑛教授从事神经内科临床科研工作近30年,在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脑膜癌病、神经病等疾病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老年病的防治,多次获得全军科技进步奖,现任上海医学会受体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赵教授告诉我们,很多心脑血管病最初都是从高血压、高血脂开始的,逐渐发展,越来越严重。但是,高血压、高血脂通常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往往被人所忽视。
, 百拇医药
一项最新的国际高血压调查显示:全世界每三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不知道健康血压标准;在了解血压值的人群中,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承认自己的血压没得到有效控制,或者根本没采取措施控制血压。在中国,大多数成年表示知道血压的正常值,受访者中,每5个人就有1人血压偏高。但是,这些人群中目前接受抗高血压药物治疗率很低,其中仅有16%的人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尽管很多人关注高血压和心脏病,但是大多数人不采用药物治疗,不注意改变不科学、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不注意降低患心脑血管病的风险。近20%的人称,他们不注意饮食,接近1/3的中年人每周运动不超过20分钟。有的中年人表面上看吃得香、睡得稳、体魄健壮,而实际上,其体质、心理、免疫力及内分泌功能已经日趋降低。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的繁忙,他们平时无暇顾及身体健康,对于悄然出现的各种疾病隐患,自己浑然不觉。
就此,赵瑛教授提醒我们,心脑血管病第一可怕的就是不知道已经患有疾病、或者对疾病视而不见!
据欧美等发达国家统计,40岁以上的中年人,患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和肥胖症等代谢症候群的比率约为30%~40%。而许多中年人平时自我感觉良好,很少去医院,不易在早期发现疾病,更谈不上及时治疗了。在临床实践中,赵教授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多人查出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但是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没有临床症状,不影响工作和生活,因此,大多数人采取了无所谓、顺其自然的态度,不采取任何措施,不对症治疗,不愿意服药控制,这是非常可怕的。
, 百拇医药
赵教授说,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液黏稠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因素,不可忽视。一个人如果长期高血压,血管的阻力就会增大,渐渐地血管壁就会比较薄弱,脑出血的几率也就增大了。曾经在中东叱咤风云的以色列前总理沙龙,2006年初再度患脑中风,脑部大量出血,顷刻间陷入昏迷,从此再也没有醒过来,永远离开了他的权力中心,至今还是植物人。
沙龙年过七旬,发病或许在情理之中。如今,报章不断报道在情理之外的中年猝死问题,越来越多的中年人突发心脑血管病而猝死。正处于事业巅峰的文艺界名人——侯耀文、高秀敏等等,竟然突发心脑血管疾病,精力充沛的他们在刹那间撒手人寰,竟来不及抢救。
猝死的何止文艺界、商界名人,我们身边也不乏鲜活例证。某电台连续两年有两位都是44岁的中年骨干猝死。一位是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节目主持人,除了主持节目以外,他利用自己的名气开办了一家广告公司,每日在单位和公司之间奔波劳碌,应酬不断。也许是酒肉吃得多了,加上劳累,在体检中发现血压高、血脂高等问题,吃药调整一段时间以后,觉得似乎没事儿了,把药就停了。有一天晚上出去喝酒,回来以后沉醉不起,等到家人发现不行时,已经晚了……另一位与他相类似,平素血压高不太注意,偶然在工作中出了点差错,觉得压力很大,早晨,在家中洗澡时,突发中风,脑干出血,送医院仅三天,就宣告不治!
, http://www.100md.com
为什么中年人脑出血死亡率那么高呢?据赵教授介绍,中年人比老年人血液循环速度快,出血量也大,加之中年人脑腔尚未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小,所以死亡率很高。而老年人的大脑已经不同程度萎缩,脑腔空间相对较大,因此容纳血肿的空间也比较大,老年人因此更抗“折腾”。
赵瑛教授提醒我们,心脑血管病第二可怕的就是治疗一段时间以后不去复查,不经医生允许,自己私自停药,前边两位44岁猝死者就是教训。因此,对待这样的疾病要有耐心和恒心,有毅力,要学会打持久战,坚持就是胜利,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如果应对的好,同样可以长寿。应该尽量注意避免疾病的突然爆发,一旦爆发,即使不致突然猝死,心肌梗塞、脑中风的预后也较差,致残率很高,偏瘫、瘫痪在床的也很多。据资料统计,心肌梗塞多半发展为心力衰竭,80%的心力衰竭患者会在5年后死亡;而脑中风的复发率也非常高,就是说,这两种病不仅发病率高,而且还有很危险的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因此被称为“无声的杀手”。
赵教授告诉我们,绝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干预来预防、来控制,比如锻炼身体、适度运动,控制饮食、少吃油腻太大的食物,不能太发胖,避免患上代谢紊乱综合征等等。这些,一些健康书籍和杂志说得很多了,很多人都明白,无须多说。
心脑猝死虽然来势凶猛,甚至令人猝不及防,但只要你平时对自己的机体稍加留意,了解一些必要的医学常识,还是会发现一些机体报警的蛛丝马迹。比如,机体会有一过性的胸闷、憋气、胸痛或时而有胸部重石沉压感,这些症状常出现于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受寒以后或者饥饿时;比如,平常容易出汗、尤其是前胸、后背大面积出汗;比如,舌麻,吞咽困难;常在睡梦中突然惊醒、憋气,并很快消失;再比如,原本体力还可以,突然出现肢体疲乏无力等等。这些都是由自身报警系统发出的预警信号,重视这些信号,及时到医院就诊,采取措施,对症处理,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甚至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所以,及时诊治非常重要。编辑/谭明, http://www.100md.com(赵 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