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09年第12期
编号:11850984
把自己的健康大事管起来
http://www.100md.com 2009年12月1日 《科学养生》 2009年第12期
     CCTV的金牌播音罗京的病逝,再次掀起人们对亚健康的关注。其实,人们对亚健康的关注多数还停留在口头上,对生命的态度还远未提升至挚爱的高度。

    借用了一个管理学的概念,欧美人发明了一个新词叫:健康管理评估,它第一次将人的健康提升到终生管理,定期评估的范畴——

    据卫生部权威机构调查,中国知识分子的平均寿命只有56岁,比全国平均寿命低14岁,而中年知识分子死亡率是老年人的两倍。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15%,患有疾病的人占 25%,而6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我国卫生部民调机构对10个城市上班族的调查表明,有近半数的受访者处于亚健康状态。

    仅仅按时体检和坚持锻炼是不够的,因为利益的驱动,体检机构就像网络催生的网吧一样,林立街头,鱼目混杂,虚乎的数字令人望而生疑。锻炼应该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不应盲目追风,适得其反。
, http://www.100md.com
    说到健康管理,就得先了解亚健康,它们之间是密切的因果关系,是亚健康的蔓延催生了健康管理的问世。

    并未受到重视的亚健康

    是中国古人最早认识到亚健康的危害,所以它认为能治“未病”,也就是亚健康的医者才算是“上工”——最好的医生。混饭吃的家伙才治“已病”,是很没面子的郎中。遗憾的是,时间像筛子把优秀的“上工”都筛掉了,使“上工”成为凤毛麟角的国宝。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宪章里面首先提到亚健康概念,说健康指的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状态,这个所谓的虚弱状态就可以近似地理解为亚健康状态。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学者又进一步清晰提出了亚健康的概念,把亚健康归为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有人也称为第三状态,英文直译为灰色健康,从通俗易懂考虑,我们将其称为亚健康。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态,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亚健康是指人的机体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甚至已处于某种疾病的边缘或早期状态,是人们处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
, 百拇医药
    更直白的讲,亚健康就是人们介于特别健康和罹患疾病这两种极端情况下的第三种状态:百无聊赖,神情沮丧,不舒服的感觉像气流上下乱窜,但却检查不出什么具体毛病。它可能有身体本身的症状,也有心理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在心态或人格上有所改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亚健康”一词被滥用了,在身体和情绪上稍有异常,不是自扣便是被别人扣上亚健康的帽子,无端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要确定自己是否迈进亚健康,需要到正规的大医院找权威的医生进行严格的检查,必要时还需临床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的参与判定。

    重要的是树立认真对待健康的心态,健康就是单行道,一旦发生状况,想回头是很难的。据《健康报》的统计数据显示,60%的人死于无知:不是缺少知识,而是缺少或者拥有错误的健康意识。高血压患者中有30.2%的人知道自己得了高血压,但其中只有24.7%的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采取了治疗,这其中仅只有6.1%的人十分关心治疗结果,并坚持将病情控制住。多数患者将治疗视为应付差事,人吃五谷杂粮哪能没有病呢?能吃药的不打针;能回家治的坚决不住院。只要去看医生,精神便获得了安慰,至于效果如何好像并不重要,完全是消极的听天由命,致使中国60%的死亡与慢性病有关。
, http://www.100md.com
    陆幼青、罗京等一个个优秀年轻的生命戛然而止,英年谢世,实在令人扼腕痛惜。

    由此,一种全新的健康理念应运而生,名曰健康管理。

    健康,的确需要管理

    所谓健康管理,就是通过对身体的定期检查和与医生的紧密沟通,将自己的健康状况切实有效地管理起来,病前病后都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这样既可以降低健康风险、改善长期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也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近两年来,对自己进行健康管理已成为高级白领的时尚做法,以每年 14%的人数递增。

    讲究生活品质的美国人是健康管理的始作俑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他们一边改掉不良的饮食习惯,积极投身体育锻炼,一边聘请健康专家进行健康管理。富翁们一人聘请一位,中产人士一家人聘请一位,低收入的蓝领便几个人十几个人联合聘请一位。总之,他们一定要求健康专家根据自己健康状况制定长远的健康规划,包括健身方式,饮食选择,甚至连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都有明确的建议。
, 百拇医药
    三四十年下来,美国民众收获了喜人的成果。心脑血管患者和癌症患者均减少近50%,肥胖症患者减少了27%,人均寿命延长了10年。全民医疗费用的支出逐年递减,健康管理广泛普及的州的医疗费用的递减尤为显著。专家的统计数据是:在健康管理上每投入一元钱,即可节省3至6元的医疗费用。

    即使是最正规的体检也只是健康管理的序曲,健康管理的核心是亚健康评估,它涉及基础血清蛋白等一系列检测,是一般体检无法比拟的。目前中国能达到国际水准的检测机构只有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一家。用基因、蛋白等一系列高科技手段检测得出的数据图谱,不仅可以分析一个人当前的健康状态,还能预知他将来可能罹患的疾病,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未病”。通过蛋白表达,科学家可以计算出十分接近的概率。使潜在患者能在未来的生活中趋利避害,有效规避各种危险因素,真正做到活得明白,活得健康。

    与传统的体检不可同日而语,这套健康评估可以将人体从最初的DNA到RNA再到最后的蛋白表达的每个阶段都进行分析,无论疾病是遗传基因上就带有的,还是在以后的成长中慢慢产生的,均可得出准确结论。从理论上讲,这种检测会在疾病尚处于萌芽阶段就将其发现,甚至在疾病还没有完全开始表达的时候,就能通过获取的各种检测数据,推断出在未来多长时间内罹患这种疾病的可能性。
, 百拇医药
    在获得准确检测结果和翔实数据后,开始进入最关键的环节——接受指导。负责健康管理的专业医生会根据评估结果,为每位接受评估人量身定做一份“健康管理方案”,从饮食结构、生活习惯、心理、运动及接下来的医疗介入等各个方面均会给予详细具体的建议和指导。

    评估项目及意义

    最基本的检测项目及包含的科学道理如下:

    疾病相关基因检测:基因是人世代相传的生命基础,是每一个人既接受遗传又独有的生命烙印,其中蕴含着决定生、老、病、死的遗传信息。多数疾病是多种环境因素和遗传体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健康不利的遗传体质所对应的就是一些与疾病相关的易感基因,它们就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健康隐患。一旦外界有害因素介入,它们便立刻兴风作浪,吞噬健康。基因检测就是确定人的易感基因,预先评估可能罹患哪些疾病,以便做到心中有数,防患于未然。

    药物代谢检测:生活常有这样的事,一样的病情服用一样剂量的药物,有的人立马见好,有的人却迟迟不见效果。原因是人们的药物代谢速度有快慢,耐受程度有强弱。中国人绝大多数不了解自己的药物代谢状况,所以医生用药剂量千人一律:每日三次,每次两片。医生和病人已经习惯成自然,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劲。要是了解了自己的药物代谢指数,看病时就可以告诉医生,让他知道你对什么东西过敏,并根据你的最佳耐药量为你开药,切实做到药到病除。
, http://www.100md.com
    食物不耐受检测:有国外媒体报道,一对情侣接吻后不久,女的倒地不起,在送医院的路上绝气身亡。仔细一查,原来她对花生酱极端过敏,而男的却喜食花生酱,接吻时口腔里残留的花生酱不幸跑到女方嘴里,酿成大祸。临床上因食物不耐受而引起的腹胀、腹泻、腹痛和头痛等症被误诊误治的病例屡见不鲜,原因就是多数人不了解自己究竟对什么食物有反应。农药、化肥的过量使用和水、土壤的严重污染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粮食作物中,使食物不耐受的人群逐年增加,个别人甚至对大米白面两样最普通的食物也产生不良反应。

    肿瘤标志物检查: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多数癌症已不再是绝症,是医学界公认的事实。遗憾的是80%的癌症患者发现病情后已是中晚期,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肿瘤标志物就是反映肿瘤生物行为的生物信号,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在身体还无症状的情况下早期发现肿瘤,为治疗赢得宝贵时间。随着分子生物学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肿瘤标志物被发现和应用,它比传统的X射线、B超、CT等方法能更早更准地发现肿瘤在人体的踪迹。
, http://www.100md.com
    微量元素检测:微量元素不仅是人体健康所必需,还应保持相应的含量。以往对微量元素的检测只局限在铁、锌等主要几项,其实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有22种之多,缺少任何一种或不平衡都会破坏机体的调节机制,导致疾病和衰老的发生。而专业医生根据检测结果,能将人的微量元素的含量调理至最佳状态,为健康保驾护航。

    免疫功能检测:免疫系统在人体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系统。它既独立于呼吸、消化、循环、神经内分泌等功能系统,同时又与神经、内分泌、代谢活动相互影响。所以,免疫力的高低与健康息息相关。

    根据检测结果,便可得到专业医生量身定做的“健康管理方案”。得到饮食、心理和运动三方面的建议指导,并不意味着就此走上健康强壮的康庄大道,更重要的是铭刻在心,严格实施,千万不应以工作忙、应酬多来应付搪塞,总是把健康体魄放在日程安排的次要位置。

    一旦纳入健康管理范畴,就必须与负责自己健康状况的医生保持密切联系,定期向他做小结汇报,征询下一步的方案和最新的建议指导,使健康在科学理性的监护下,焕发蓬勃生机,青春常在。

    编辑/吕毅,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