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门诊”真的高人一筹吗
稍加留意,即可发现,当今时代的专家如雨后春笋,冒出一批又一批。以医院为例,小到乡镇卫生院、县医院、市医院,大到省会、直辖市的医院,大大小小、各级别、各等级,星罗棋布的医院均不乏“专家门诊”。那遍地蜂起的“专家门诊”,令人感觉患者生于当今,真是三生有幸。
专家怎么忽然多起来了?那么,什么是专家?医疗专家真的比一般医生技高一筹吗?
何谓“专家”
笔者就“专家”之称谓与人事及医疗方面的朋友探讨,大家一笑,没人能拿出“标准答案”。国家对“专家”的称谓没有统一标准,它不等同于教授、副教授等技术职称,也不等同于硕士、博士等学历资格。因此,没有界定,不好界定;也因此,较好称谓、易于称谓。所以,称之为“专家”或者自称为“专家”者,绝对没错,似亦无假冒之虞。“专家”这个词儿的发明者真是武林一把高手,其人绝对可称“天才”或“超天才”!
, 百拇医药 有人觉得,专家应该是对有专业特长人士的尊称,即应当是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和研究并颇有造诣的人士,医学专家则应该是对某些疾病医治有专长的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生活中,诸多专家嘴脸不敢恭维。
熬年头庸碌者有之
“专家”者,专门之家,本该是稀缺的,但在诸多医院根本不缺。多家中小医院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即可以出“专家门诊”。现今的职称评定程序,也决定了评出的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类似一种薪级待遇,往往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具有什么水平,也并不意味着具有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有人不恭,说很多教授、副教授是靠熬年头熬出来的。
三级甲等医院情况似乎要好一些。如今,许多“三级甲等”医院设有“名医专家门诊”,出诊者多是资深老教授——然而,大医院职称评定似也容易些。说其资深,看年龄似乎不缪也;说其“名医”,不知“名”从何来?小民无知,孤陋寡闻,真不知其何许人也。
, 百拇医药
笔者有幸生在省城,曾经历多次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医专家门诊、会诊。
一次,笔者患有多种大病的老母亲突然便血,家人着急,立即找车用担架送到某三甲医院急诊。急诊医生说不算急诊,去内循环科吧。赶紧挂内循环科“专家门诊”号。还好,前面只有一位女患。可那位长几径鼠须的半老教授对颇有几分姿色的女患检查备细,细致入微,关怀备至,本是西医的他老人家,反复摩挲女患雪白的小臂,把玩不已,望、闻、问、切,摸得女患面色潮红,局促不安,半小时尚未结束。笔者着急,给了他几句。老教授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冷眼打量笔者半晌,居然没发火,说先给你看。稍事询问,就收住院了。
笔者松了一口气。可住院医生也看不透是什么病,申请各科专家会诊。于是,消化、循环、心内、泌尿等科室来了6位出“名医”门诊的专家。大家团团转,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什么,也不轻易说什么,没个所以然。有俩专家分别私下找家里“老大”即笔者,叮嘱预备后事……然后,专家们或许薪酬到手,飘然去也。
, 百拇医药
住院医生更茫然了。正在这时,家里雇的乡下老保姆忽然说,老太太别是吃着了吧——东北乡下人语即拉肚子了。医生大悟,赶紧开单化验粪便。笔者找人加急,半小时后,结果出来了:细菌性痢疾。住院医生曰,细菌性痢疾不能住这个科,赶紧转到传染科去!有明白者告知,传染科尽是乙肝、肺结核等重症传染病,老太太身体这样,去那儿真的可能被传染了,不合适,回家吧。我们赶紧把老人抬回家,几粒黄连素服后即好了。一场风云烟消云散。
事后,弟弟评曰:6个“授”,不如我家老保姆!
名医专家有之
其实,好多名医专家还是有两下子的。某中学校长突然头晕、头痛、恶心,脸色涨红,被120送到哈医大二院“专家门诊”。本来是主攻心血管的于汉力教授觉得他很像是脑出血,立即下单做脑CT检查,果然是脑干出血。耽误了,后果不堪设想。自此,该校长见人常说,我现在这条命是于老师给的。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专门从事心脏移植研究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夏求明教授以及他带领的医疗班子,他们做的心脏移植患者,存活时间一直稳居亚洲首位。可他几乎不出“名医专家门诊”。再如,已故克山病专家、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于维汉教授,对攻克克山病做出了极大努力,帮助千千万万患者解除了痛苦。但,于老没赶上,无缘出“名医专家门诊”。
假冒
伪劣者有之
《经济参考报》近期报道:“最近一些涉嫌虚假广告的‘变脸’高手,被细心的网友用大量电视画面截图‘抓’了出来。这些人用同一副面孔同时在多个广告中扮演不同‘专家教授’,内容涉及药品、保健食品、性病专科医院等等,堂而皇之的每天在某些电视台上演,欺骗渴求健康、相信专家的人们。”
此前,媒体也不断曝光一些伪专家。哈尔滨某民营医院在媒体打广告称,请来一批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前来巡诊,并信誓旦旦登有专家教授照片。人们赞叹该医院的魄力和实力,居然能请来这么多“大腕”、“高手”!细心人打电话到北京询问,哈,查无此人!这等堂而皇之登了照片的专家教授竟然子虚乌有!
, 百拇医药
此类“专家”虽然是极少数,却是“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看来,看病真的不能轻易相信广
滥竽充数者有之
据了解,有的小医院的“专家”没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只是把某些医生包装成“专家”而已;有的医院,选一些年龄大、胡子长的老医生充专家出诊。虽非欺诈,也有滥竽充数之嫌。
据媒体报道,河南某市的一家市属医院口腔科8名牙科医生,有6名公开标榜为“专家”。这等英才密集的科室,着实令人惊叹。不过,这些“专家”擅长的不是治病,擅长的是拔牙、镶牙。他们的效益越来越好,患者的牙越治越少;患者治后不仅不感激,反而骂娘。
十多年前,笔者牙疼,曾去某三甲医院看。一位眉毛很细的女“副主任医师”在眼镜后边略扫一眼,漫不经心地问:“活没活动?”我答:“活动了。”“活动了,拔了吧!”啊?怎么张口就是拔啊?听人说,牙病越治越厉害,拔掉一个就连带着俩。我愤然:“不是你的牙啊!”女人看我的医疗本是媒体的,无奈而不悦,只给我开了最普通的消炎药——土霉素——那时候是公费医疗。回去吃了两天,炎症居然消失,牙也不疼了!十几年过去了,我满口32颗牙一颗不缺!不听牙医的居然治好了病,在固执中,我躲过了牙医“专家”的一劫。
, http://www.100md.com
专家门诊金钱门槛不断提高
眼下综合性医院的“专家门诊”几乎每天人满为患,很多患者不惜重金找专家,求的就是花钱买个明白、买个安心。患者的这种心理,医家心领神会,于是,“专家门诊”的门槛不断提高,挂号费高出普通门诊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挂一次号30元、50元、80元、300元、800元、1200元不等。出诊专家的提成也不断增多。出诊一天,专家捞个几百元、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轻松。金钱让专家看病的味道变了。
怎样面对专家门诊
那么,患者应该怎样面对这些泛滥的“专家门诊”呢?笔者建议:初诊最好先看普通门诊,小病更应该看普通门诊。
凡就医必找“专家”,似乎是一种“身份”,其实是一种思维误区。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医生,对病人都要首先了解病情、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许多疾病都要经过一个化验、物理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以后,才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而这些工作一般医生完全可以做,没必要找什么名医专家。如果属于疑难病症,需要进一步诊断治疗,这时候再找经验丰富的专家。这样,既能节省高额的挂号费,也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
即使要看“专家门诊”,也要有备而来。专家门诊患者一般较多,每位患者不可能与专家长谈,因此最好事先做些准备。比如事先列一张单子,把主要症状、患病时间、是否有诱因、有何不良嗜好、本人病史等问题写下来。现在城市中二级以上医院的检查报告单是可以通用的,就诊时准备好带去,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这样,也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既省事儿又省时、又省钱。就诊时尽可能与专家多交流,不但要如实回答提问,还要尽量多询问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使自己心中有数,也便于日后就医。
编辑/谭明
Xinxin6626@sina.com, http://www.100md.com(谭敦民)
专家怎么忽然多起来了?那么,什么是专家?医疗专家真的比一般医生技高一筹吗?
何谓“专家”
笔者就“专家”之称谓与人事及医疗方面的朋友探讨,大家一笑,没人能拿出“标准答案”。国家对“专家”的称谓没有统一标准,它不等同于教授、副教授等技术职称,也不等同于硕士、博士等学历资格。因此,没有界定,不好界定;也因此,较好称谓、易于称谓。所以,称之为“专家”或者自称为“专家”者,绝对没错,似亦无假冒之虞。“专家”这个词儿的发明者真是武林一把高手,其人绝对可称“天才”或“超天才”!
, 百拇医药 有人觉得,专家应该是对有专业特长人士的尊称,即应当是专门从事某项工作和研究并颇有造诣的人士,医学专家则应该是对某些疾病医治有专长的专门人才。
然而,现实生活中,诸多专家嘴脸不敢恭维。
熬年头庸碌者有之
“专家”者,专门之家,本该是稀缺的,但在诸多医院根本不缺。多家中小医院有这样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即可以出“专家门诊”。现今的职称评定程序,也决定了评出的教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类似一种薪级待遇,往往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具有什么水平,也并不意味着具有解决疑难病症的能力。有人不恭,说很多教授、副教授是靠熬年头熬出来的。
三级甲等医院情况似乎要好一些。如今,许多“三级甲等”医院设有“名医专家门诊”,出诊者多是资深老教授——然而,大医院职称评定似也容易些。说其资深,看年龄似乎不缪也;说其“名医”,不知“名”从何来?小民无知,孤陋寡闻,真不知其何许人也。
, 百拇医药
笔者有幸生在省城,曾经历多次令人啼笑皆非的名医专家门诊、会诊。
一次,笔者患有多种大病的老母亲突然便血,家人着急,立即找车用担架送到某三甲医院急诊。急诊医生说不算急诊,去内循环科吧。赶紧挂内循环科“专家门诊”号。还好,前面只有一位女患。可那位长几径鼠须的半老教授对颇有几分姿色的女患检查备细,细致入微,关怀备至,本是西医的他老人家,反复摩挲女患雪白的小臂,把玩不已,望、闻、问、切,摸得女患面色潮红,局促不安,半小时尚未结束。笔者着急,给了他几句。老教授上上下下、反反复复冷眼打量笔者半晌,居然没发火,说先给你看。稍事询问,就收住院了。
笔者松了一口气。可住院医生也看不透是什么病,申请各科专家会诊。于是,消化、循环、心内、泌尿等科室来了6位出“名医”门诊的专家。大家团团转,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说什么,也不轻易说什么,没个所以然。有俩专家分别私下找家里“老大”即笔者,叮嘱预备后事……然后,专家们或许薪酬到手,飘然去也。
, 百拇医药
住院医生更茫然了。正在这时,家里雇的乡下老保姆忽然说,老太太别是吃着了吧——东北乡下人语即拉肚子了。医生大悟,赶紧开单化验粪便。笔者找人加急,半小时后,结果出来了:细菌性痢疾。住院医生曰,细菌性痢疾不能住这个科,赶紧转到传染科去!有明白者告知,传染科尽是乙肝、肺结核等重症传染病,老太太身体这样,去那儿真的可能被传染了,不合适,回家吧。我们赶紧把老人抬回家,几粒黄连素服后即好了。一场风云烟消云散。
事后,弟弟评曰:6个“授”,不如我家老保姆!
名医专家有之
其实,好多名医专家还是有两下子的。某中学校长突然头晕、头痛、恶心,脸色涨红,被120送到哈医大二院“专家门诊”。本来是主攻心血管的于汉力教授觉得他很像是脑出血,立即下单做脑CT检查,果然是脑干出血。耽误了,后果不堪设想。自此,该校长见人常说,我现在这条命是于老师给的。
, http://www.100md.com
还有,专门从事心脏移植研究的哈医大二院心外科夏求明教授以及他带领的医疗班子,他们做的心脏移植患者,存活时间一直稳居亚洲首位。可他几乎不出“名医专家门诊”。再如,已故克山病专家、原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原校长于维汉教授,对攻克克山病做出了极大努力,帮助千千万万患者解除了痛苦。但,于老没赶上,无缘出“名医专家门诊”。
假冒
伪劣者有之
《经济参考报》近期报道:“最近一些涉嫌虚假广告的‘变脸’高手,被细心的网友用大量电视画面截图‘抓’了出来。这些人用同一副面孔同时在多个广告中扮演不同‘专家教授’,内容涉及药品、保健食品、性病专科医院等等,堂而皇之的每天在某些电视台上演,欺骗渴求健康、相信专家的人们。”
此前,媒体也不断曝光一些伪专家。哈尔滨某民营医院在媒体打广告称,请来一批北京各大医院的专家教授前来巡诊,并信誓旦旦登有专家教授照片。人们赞叹该医院的魄力和实力,居然能请来这么多“大腕”、“高手”!细心人打电话到北京询问,哈,查无此人!这等堂而皇之登了照片的专家教授竟然子虚乌有!
, 百拇医药
此类“专家”虽然是极少数,却是“一条臭鱼腥了一锅汤”。看来,看病真的不能轻易相信广
滥竽充数者有之
据了解,有的小医院的“专家”没有教授、副教授职称,只是把某些医生包装成“专家”而已;有的医院,选一些年龄大、胡子长的老医生充专家出诊。虽非欺诈,也有滥竽充数之嫌。
据媒体报道,河南某市的一家市属医院口腔科8名牙科医生,有6名公开标榜为“专家”。这等英才密集的科室,着实令人惊叹。不过,这些“专家”擅长的不是治病,擅长的是拔牙、镶牙。他们的效益越来越好,患者的牙越治越少;患者治后不仅不感激,反而骂娘。
十多年前,笔者牙疼,曾去某三甲医院看。一位眉毛很细的女“副主任医师”在眼镜后边略扫一眼,漫不经心地问:“活没活动?”我答:“活动了。”“活动了,拔了吧!”啊?怎么张口就是拔啊?听人说,牙病越治越厉害,拔掉一个就连带着俩。我愤然:“不是你的牙啊!”女人看我的医疗本是媒体的,无奈而不悦,只给我开了最普通的消炎药——土霉素——那时候是公费医疗。回去吃了两天,炎症居然消失,牙也不疼了!十几年过去了,我满口32颗牙一颗不缺!不听牙医的居然治好了病,在固执中,我躲过了牙医“专家”的一劫。
, http://www.100md.com
专家门诊金钱门槛不断提高
眼下综合性医院的“专家门诊”几乎每天人满为患,很多患者不惜重金找专家,求的就是花钱买个明白、买个安心。患者的这种心理,医家心领神会,于是,“专家门诊”的门槛不断提高,挂号费高出普通门诊十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挂一次号30元、50元、80元、300元、800元、1200元不等。出诊专家的提成也不断增多。出诊一天,专家捞个几百元、上千元,甚至几千元,轻松。金钱让专家看病的味道变了。
怎样面对专家门诊
那么,患者应该怎样面对这些泛滥的“专家门诊”呢?笔者建议:初诊最好先看普通门诊,小病更应该看普通门诊。
凡就医必找“专家”,似乎是一种“身份”,其实是一种思维误区。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医生,对病人都要首先了解病情、病史,进行必要的检查。许多疾病都要经过一个化验、物理检查及其他辅助性检查以后,才能够做出明确的诊断。而这些工作一般医生完全可以做,没必要找什么名医专家。如果属于疑难病症,需要进一步诊断治疗,这时候再找经验丰富的专家。这样,既能节省高额的挂号费,也减少排队等候的时间。
即使要看“专家门诊”,也要有备而来。专家门诊患者一般较多,每位患者不可能与专家长谈,因此最好事先做些准备。比如事先列一张单子,把主要症状、患病时间、是否有诱因、有何不良嗜好、本人病史等问题写下来。现在城市中二级以上医院的检查报告单是可以通用的,就诊时准备好带去,有利于医生做出准确诊断。这样,也可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既省事儿又省时、又省钱。就诊时尽可能与专家多交流,不但要如实回答提问,还要尽量多询问了解自己的病情,以便使自己心中有数,也便于日后就医。
编辑/谭明
Xinxin6626@sina.com, http://www.100md.com(谭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