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3年第4期 > 正文
编号:13167924
生活方式病成人类挥之不去的阴影
http://www.100md.com 2013年4月1日 《科学养生》2013年第4期
     某公司总经理38岁,精明强干,无论大事小情,事必躬亲,终日忙碌,一日三餐常常是两餐有应酬,辛苦异常,却也无奈。不过,身体健康每况愈下,几年之间,由脂肪肝转为肝硬化,又转为肝癌。查出肝癌的时候已是晚期。家人得知哭了一场又一场,他自己也流泪了。仅仅一年多以后,便阖然长逝,亲友无不为之惋惜。

    这位经理的情况并非个别。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多数国人已摆脱了“吃不饱”的苦日子,过着越来越优裕的物质生活。可惜有不少人却走向另一个极端——以追求“洋化”生活为乐,以追求大鱼大肉喝大酒等物质享受为乐,沉沦于不良的生活方式之中。当然,前面提到的那位经理有自身无奈之处,似不应在此例;不过,有的人确实热衷于此道。殊不知,这种改变了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危害健康的大敌。

    据调查,在影响人类健康的诸多要素中,遗传占10 %,环境占10 %,医疗水平占20 %,而生活方式则占到了60%。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制造和产生着新型传染病,同时也产生了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等等诸多“生活方式病”。要摒弃不良生活方式,必须从自己的日常生活做起,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重视养生保健,将“身心健康、快乐生活”作为行动的准则,让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大众的共识和自觉行动。

    新型疾病不断发生

    在现代社会中,各种闻所未闻的新型疾病不断发生,去年的甲型流感肆虐,2003年的SARS和2006年以来的禽流感爆发,以及近期欧洲爆发“变种之大肠杆菌”感染“肠道出血疫病”等等。人们不免要发出疑问,为什么各种新型的暴发性传染病会不断发生?SARS、“肠道出血疫病”等等,都是人类从未见过的极具传染性的疾病,它所导致的感染,死亡率通常很高。SARS、“变种之大肠杆菌”究竟从何而来?今天大家仍然在争议不休。

    尽管原因很多,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部分原因,就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

    有大量报道指出,SARS的流行与人类食用野生动物以及饲养宠物有关,“美食”和“饲养宠物”正是我们新型的生活方式之一。

    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等,主要存在于某些灵长类动物和鸟类身上,它们导致的新型传染病的流行,首先也是“吃”惹的祸。而吸毒、性乱交等部分人群的丑恶生活方式,更为之推波助澜。

    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正越来越多地制造和产生着过去见都没有见过、想也没有想过的新型传染病。

    “生活方式病”

    不仅仅是新型传染病,生活方式所导致的更加危险的后果,是所谓的“生活方式病”,目前约有三分之一的民众患有生活方式病,主要表现为血脂异常、高血压、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其中,城区患病率高于郊区及农村。血脂异常和高血压、肥胖症分列在总患病率的前三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中,研究者发现: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大幅度上升,已从当年的10.61%上升到近期的18.17%。医学专家认为,上述慢性病的发生与人类的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例如,生活无规律或缺少运动的人数占47%,存在心理压力困扰者占42.9%,咸食摄入者为41.7%,高脂饮食习惯者占27.5%。“生活方式病”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高频率用词。

    那么,什么是“生活方式”?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说“很简单,不就是吃喝拉撒睡吗?”是的,生活方式就是体现在吃喝拉撒睡上的,但它又不仅仅如此,吃、喝、拉、撒、睡,只是为满足基本生存需要而进行的活动,而人们更多的是为满足精神生活和社会交往需求而进行着劳动、学习、家庭、消费、休闲、娱乐、交往等活动。不同的生活方式常常以不同的“生活习惯”形式表现出来。并且从人类生活内容看,除包括有劳动、消费、闲暇、娱乐之外,交往、政治、宗教、家庭生活方式等,也属于生活方式的范畴。而老百姓通常所说的生活方式,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即饮食、衣着、运动、作息、交流、嗜好等等生活习惯。作为生活常用词,人们一般是在狭义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的。

    因此,生活方式是指不同的社会和时代中生活的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需要的生活活动形式,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预防胜于治疗

    预防疾病、增进健康,是中医的重要思想内容之一。中医最早提出“治未病”的传统理念,这一理念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先知性和优越性。香港保健协会提出“预防胜于治疗”理念,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就提出了防病养生谋略:“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掘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未病是还未患病,此时加以防治,即可免患疾病,这就是治未病。治未病从何处着手?张仲景认为,疾病重在防,而不在治,他主张通过养生达到防病的目的。另外,仲景认为人不得病的首要条件是正气充足,而培养正气的主要方法就是养生,并提出了导引吐纳、针灸按摩、饮食起居等多种养生方法。这些方法是一整套健康体系,不少人都知道一些,这里也一下子说不清楚,就不多说了。

    应该肯定地说,古人提出的培养正气的养生方法,是引领人类健康发展的正确方向。

    知易行难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生活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模式化的行为倾向。生活习惯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强的惯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左右着人们的生活行为。大吃大喝损害健康,恐怕没有人不知道,但是却“死不改悔”,一到酒桌上就忘记了那可怕的高脂血症、脂肪肝、心脑血管病等等。有人习惯:“宁伤肠胃,不伤感情”,结果,伤的可不仅仅是肠胃,是整体健康状况。

    绝大多数人也知道,健康的生活方式可预防疾病、增进或保持健康。养成健康生活应该是自发开始的、自愿的、自己选择的,应该是持续的、一致的、长期的,就是说,需持之以恒,进而改变不合理、不科学的行为方式,才会换来健康的体魄。不要等到有了大病,被送到医院被医生强制改变,那就太被动了,也有点晚了。

    编辑/谭明 (冯广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