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科学养生》 > 2013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3157384
从心所欲不逾矩
http://www.100md.com 2013年7月1日 《科学养生》2013年第7期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讲的是学习知识,其实学习养生也是如此。养生养到“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说明养生已经进入一种自由境界。

    养生者中有一种人认为养生就是“从心所欲”,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莫为自己圈定“雷池”,认为这种快乐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养生大法。甚至,有个英国科学家戴维·沃伯顿教授通过对大脑中“快感中心”的研究,发现过于勉强自己,会使人感到内疚和不安,从而剥夺人们享受简单快乐的权利,对人是有害的。它可以使人处于抑郁消沉的精神状态,甚至生病。

    这种说法似乎和孔子说的相矛盾。如果往深层想想,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孔子这句话的眼是“心”。前面从十五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说到七十岁,才说“从心所欲不逾矩”,“心”经过几十年的历练才“不逾矩”。是不是每个人都要到七十岁才能“不逾矩”?未必,七十可以看成是一个“虚数”。总之,要修炼到“从心所欲”时而“不逾矩”,算是圆满了。用现代心理学家的话说,就是你的那些养生方法已经变成自己生活的有机部分,看似随意的生活,却都符合自己的养生需要,符合养生的规律,而不会使自己感到“内疚”和“不安”。

    中国传统养生学认为“养生先养心”、“养外不如养内”,现代养生也承认心理养生的重要。古代“心”是个很宽泛的概念,“心之官则思”,说明“心”是思维的器官。“心”是人体的统领,养生首先“统领”要养好,其他器官才能养好。统领养好了,人才会“从心所欲不逾矩”。如果“心”还没养好就过早地随心所欲,不遵守养生底线,只会戕害自己的身体,最后闹个“天诛地灭”。

    编辑/廖星 (鲁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