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黑障”
经过休假,原本应该精力充沛,可刘生却显得精神萎靡。放假前的几天,他就开始为这段时间做计划,准备给平时绷紧的神经好好松松绑。假期里,他频繁辗转于不同的亲戚朋友的聚会、看平时没时间看的电影、玩平时没时间玩的游戏……半个月,刘生的心理状态经历了由紧张到放松又由放松再到紧张,频繁的转换让他的心理毫无缓冲余地。刘生并不是个例,长假过后心理安全感缺失现象在许多人身上都曾出现过。坐飞机出行,怕飞机晚点或出事;跟孩子逛超市,怕孩子走丢;送孩子上学,怕遇到禽兽校长或变态老师;到餐馆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在网吧上网酒吧喝酒,怕突然失火或者有人冲进来砍人……
当今社会,无论你我的外表如何光鲜,工作生活如何波澜不惊,心底里的不安却与日俱增。“缺乏安全感”如影随行,正在悄然成为人们的一种心病。
从心理学角度上说,不安全感在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属于个人心理防御机制的一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变大,孤独、焦虑随之而来,不安全感也更为突出地表现出来。
缺乏安全感=心理亚健康
心理学家认为,安全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可以被看作是心理健康的同义词。但现实是,近几年来,“心理亚健康”却逐渐爬上热门词汇的排行榜。在网络上随意浏览论坛和博客,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人们对不安全感觉的文字发泄。
为什么有些人容易缺乏安全感?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认为,6~24个月的婴幼儿与父母的关系决定其成年后的安全感。假如得不到母亲的悉心照料、需要得不到满足、啼哭无法得到回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0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