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健康素养66条》告诉我们什么?
今年1月初,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新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共有66条,简称为《健康素养66条》。新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提出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应该具备的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健康基本技能,以及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大众媒体等如何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知识传播等等。
此前的2008年,原国家卫生部曾经发布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与旧版相比,新版《健康素养66条》增加了近几年凸显出来的健康问题:如精神卫生问题、慢性病防治问题、老年健康问题、安全与急救问题、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问题等。此外,还增加了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健康信息的获取、甄别与利用等等。
△精神卫生问题
《健康素养66条》的第一条就说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相一致:“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的精神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第20条特别提出,“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等问题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或及时得到专业帮助,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因此,公众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卫生相关知识,科学对待心理问题,学会调节和主动治疗。
但是,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不等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正常人几乎都具有的精神状态,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消失;而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似乎不由自主的精神状态,属于病态了。抑郁症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兴趣感或动力感下降,愉快感减退或消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出现消极甚至轻生念头,食欲、体重、睡眠质量下降。焦虑症患者往往内心紧张不安、害怕,总是担心有坏事要发生。躯体上出现口干、易出汗、头部紧绷、胃胀、胃痛、发抖、脸红等症状。
当较长时间出现这些问题并不能自已,身体又没有器质性的病变,那么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在心理医生的心理疏导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逐渐转为正常。
患者自己也可以尝试着找原因,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观念、思想意识、应对事物的模式是否出现了问题。比如,工作成效差了会让你面子不好看、心情不爽、心里难受。表面上看,成效差是导致情绪问题的原因。更深地去分析,可能是你对成效差这件事情的认知出现了问题,把成效差的后果看得过于严重了。当出现情绪问题时,应该尝试着学会自我调节,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看待分析问题。
当患者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着去改变时,还要明白:转变需要时间,不要着急。很多人以为,找医生就是吃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心理精神医生主要进行心理治疗,以言语疏导为主。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学会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的健康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如果需要,才施行药物治疗。
△慢性病防治问题
近年来,亚健康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病中最为突出的两种病。对于这两种疾病,也应该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其起因和危险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患者本人要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做好疾病的监测,科学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
我国居民亚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以至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所以,第26条特别指出“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预防疾病的四大法宝。
慢性病防治还应该包括逐年增多的癌症。据调查,癌症已连续多年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按照发病率统计,居民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肠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脑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报告病例数的78.32%。
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还有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特点。50岁以前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50岁以后男性高于女性。
如今,大多数医生已经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多数患者可以带癌生存若干年。认识癌症还应该包括两点,一是了解怎样降低肿瘤发病率,二是要尽量做到肿瘤需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应该引起重视,早做筛查。一般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很遗憾的是,不少人因为忽视而错过了发现和治疗的良机。
举个例子说,如果家族中出现的最年轻的一位肠癌患者是40岁,那么家族成员应该在40岁之前开始定期筛查。到50岁都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可以5年做一次筛查。到60岁没有发现异常,可以10年做一次筛查。如果早期发现,80%的肠癌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
△老年健康问题
第21条特别提到:“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人们知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同时也是可以延迟和减缓的。研究表明,人的理论寿命应该在120岁以上,但绝大多数人由于环境、疾病、生活条件等等,实际寿命远远达不到这个岁数。按照惯例,60岁以上就进入老年了。人到老年,身体各部逐渐退化,很容易出现意外。
近年来,老年人因摔倒而骨折致残的大有人在。摔倒的原因种种不一,但总起来说与老年人的自身因素有关。老年人摔倒不是小事,一旦摔倒,其危险远远不止皮外伤以及骨折,有时还会引发很多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因摔跤而致命。
老年人在登高或下坡时以及上卫生间时容易摔倒。登山或下山时滑倒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老年人便秘者不少,在卫生间一蹲就是几十分钟,需费好大气力才能便出,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在使劲或猛然起身的时候,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瞬间头晕目眩,很可能摔倒,很多老人因上厕所摔倒而致残或丧生。
老年人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导致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迟缓、不稳,在爬楼梯的时候也容易摔倒。因此,老年人在上楼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楼梯扶手或者借助拐棍儿等。如果摔倒了,不要马上就爬起来,应该在原地坐一会,确定没有受伤再起身。
近年来,可能由于老人寿命的相对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兹海默症,通常有十大警号:记忆力衰退,影响生活;熟悉的事情处理困难;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混淆;判断力减退;东西乱放;抽象思维出现问题;情绪不稳及行为异常;性格转变;不能主动做事;语言表达困难等。
罹患老年痴呆症已经很不幸,家人子女应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照和爱护。大约有8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需要心理疏导和药物相结合进行干预。, http://www.100md.com(谭敦民)
此前的2008年,原国家卫生部曾经发布过《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与旧版相比,新版《健康素养66条》增加了近几年凸显出来的健康问题:如精神卫生问题、慢性病防治问题、老年健康问题、安全与急救问题、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问题等。此外,还增加了关爱妇女生殖健康,健康信息的获取、甄别与利用等等。
△精神卫生问题
《健康素养66条》的第一条就说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这与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相一致:“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方面的良好适应状态。”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国人的精神问题出现逐年增多的趋势。
第20条特别提出,“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等问题是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自我调节或及时得到专业帮助,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精神疾病,如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因此,公众需要掌握更多的心理卫生相关知识,科学对待心理问题,学会调节和主动治疗。
但是,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不等于抑郁症和焦虑症。抑郁情绪和焦虑情绪是正常人几乎都具有的精神状态,会随着情绪变化而消失;而抑郁症和焦虑症是在较长时间内存在的似乎不由自主的精神状态,属于病态了。抑郁症患者往往情绪低落,兴趣感或动力感下降,愉快感减退或消失,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出现消极甚至轻生念头,食欲、体重、睡眠质量下降。焦虑症患者往往内心紧张不安、害怕,总是担心有坏事要发生。躯体上出现口干、易出汗、头部紧绷、胃胀、胃痛、发抖、脸红等症状。
当较长时间出现这些问题并不能自已,身体又没有器质性的病变,那么就需要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了。在心理医生的心理疏导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以逐渐转为正常。
患者自己也可以尝试着找原因,分析一下自己的思维观念、思想意识、应对事物的模式是否出现了问题。比如,工作成效差了会让你面子不好看、心情不爽、心里难受。表面上看,成效差是导致情绪问题的原因。更深地去分析,可能是你对成效差这件事情的认知出现了问题,把成效差的后果看得过于严重了。当出现情绪问题时,应该尝试着学会自我调节,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去看待分析问题。
当患者了解了自己的问题,并尝试着去改变时,还要明白:转变需要时间,不要着急。很多人以为,找医生就是吃药,其实不是那么回事儿。心理精神医生主要进行心理治疗,以言语疏导为主。心理治疗可以让患者学会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对自己形成一个清晰的健康的认知。在这个基础上,如果需要,才施行药物治疗。
△慢性病防治问题
近年来,亚健康的人和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高血压和糖尿病是慢性病中最为突出的两种病。对于这两种疾病,也应该以预防为主,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其起因和危险性,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患者本人要对疾病有一个全面的认知,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做到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做好疾病的监测,科学控制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和行为方式,控制或延缓疾病发展。
我国居民亚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亚健康以至罹患癌症的重要原因。所以,第26条特别指出“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也是预防疾病的四大法宝。
慢性病防治还应该包括逐年增多的癌症。据调查,癌症已连续多年成为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按照发病率统计,居民发病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肠癌、胃癌、肝癌、甲状腺癌、乳腺癌、宫颈癌、食管癌、前列腺癌和脑瘤,占全部恶性肿瘤报告病例数的78.32%。
恶性肿瘤报告发病率还有一个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特点。50岁以前女性报告发病率略高于男性,50岁以后男性高于女性。
如今,大多数医生已经认为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多数患者可以带癌生存若干年。认识癌症还应该包括两点,一是了解怎样降低肿瘤发病率,二是要尽量做到肿瘤需早发现早治疗。如果家族中有癌症患者,应该引起重视,早做筛查。一般癌症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治愈是完全可能的。但是很遗憾的是,不少人因为忽视而错过了发现和治疗的良机。
举个例子说,如果家族中出现的最年轻的一位肠癌患者是40岁,那么家族成员应该在40岁之前开始定期筛查。到50岁都没有发现异常,那么可以5年做一次筛查。到60岁没有发现异常,可以10年做一次筛查。如果早期发现,80%的肠癌患者病情能得到控制。
△老年健康问题
第21条特别提到:“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人们知道,衰老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衰老同时也是可以延迟和减缓的。研究表明,人的理论寿命应该在120岁以上,但绝大多数人由于环境、疾病、生活条件等等,实际寿命远远达不到这个岁数。按照惯例,60岁以上就进入老年了。人到老年,身体各部逐渐退化,很容易出现意外。
近年来,老年人因摔倒而骨折致残的大有人在。摔倒的原因种种不一,但总起来说与老年人的自身因素有关。老年人摔倒不是小事,一旦摔倒,其危险远远不止皮外伤以及骨折,有时还会引发很多疾病,严重者还可能因摔跤而致命。
老年人在登高或下坡时以及上卫生间时容易摔倒。登山或下山时滑倒往往造成严重后果。老年人便秘者不少,在卫生间一蹲就是几十分钟,需费好大气力才能便出,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来说,在使劲或猛然起身的时候,脑部供血严重不足,瞬间头晕目眩,很可能摔倒,很多老人因上厕所摔倒而致残或丧生。
老年人膝关节的退行性病变会引起膝关节疼痛,导致举步时抬脚不高,行走迟缓、不稳,在爬楼梯的时候也容易摔倒。因此,老年人在上楼梯的时候一定要抓住楼梯扶手或者借助拐棍儿等。如果摔倒了,不要马上就爬起来,应该在原地坐一会,确定没有受伤再起身。
近年来,可能由于老人寿命的相对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也逐年增多。老年痴呆症又叫阿尔兹海默症,通常有十大警号:记忆力衰退,影响生活;熟悉的事情处理困难;对时间、地点及人物混淆;判断力减退;东西乱放;抽象思维出现问题;情绪不稳及行为异常;性格转变;不能主动做事;语言表达困难等。
罹患老年痴呆症已经很不幸,家人子女应该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关照和爱护。大约有80%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行为症状,需要心理疏导和药物相结合进行干预。, http://www.100md.com(谭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