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使居无竹”与“无笋不成席”
自古以来,竹子与松树、梅花并称为“岁寒三友”,备受名人雅士的喜爱和咏叹。有意思的是,名人雅士们不仅在精神层面上将竹子的品性与君子的品格相提并论,以诗文书画的形式赞美竹子的本固德高,性直率真,虚怀若谷,坚贞操守;对竹子的嫩芽茎—竹笋,也情有独钟,除了大加赞美外,还将其作为一道美食、一种雅食,大快朵颐。
“不可使居无竹”
“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傍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是宋代苏轼在《于潜僧绿筠轩》一诗中对竹子的评价,因其通俗易懂,被广为流传。其实,最能体现古人爱竹如命的是这样一个经典故事: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子猷曾“暫寄人空宅住,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在古人对竹子美好品性的众多赞誉中,以唐代白居易和刘禹锡的断语最为恰切。
“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35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