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四季保健 > 冬季 > 进补
编号:13358784
秋冬进补,“胶囊中药”渐流行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0月17日 江南保健报 总第1170期
     专家:不是所有中药都宜研磨成粉

    众所周知,吃中药进补本是个“麻烦事”,要煎要煮要熬,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都市渐渐流行一种化繁为简的中药新吃法———打粉制成“胶囊中药”。天气转凉,不少市民已经开始为秋冬季节进补在做准备了。记者在锡城一些药店里看到,中药销售很红火,其中打粉机更是从早到晚转个不停。原来很多药店为顺应市民需要,推出了代客加工“胶囊中药”的服务:把西洋参、三七等中药材研磨成粉,装入一粒粒胶囊中,能随身携带,吃起来方便又不苦口。

    中药打粉合适吗?无锡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袁晓航介绍,有人认为中药打成粉既方便服用又利于吸收,但并非所有药物都适合打粉。一些全草类的中药,如薄荷、细辛、车前草、麻黄、佩兰、藿香、石斛等纤维很粗的中草药不宜打粉。如果盲目打粉服用,可能影响药效。另外,动物类药物含油脂和蛋白质含量高,也不适合,海马、蝎子、水蛭等这些动物组织和动物类药材,本身容易被微生物污染,煎煮过程也是一个消毒过程,可以消灭病原微生物,保证用药安全。只有少数药物适合打粉制成胶囊,如味极苦的黄连、苦参、山豆根、龙胆、胡黄连等,如果用量很少,确实难以下咽可以打粉。但必须在相对洁净的环境下,用合格的空心胶囊分装服用。另外,贵重药材怕浪费,一般也打粉后服用。

    专家提醒,中药成分复杂,煎煮过程化学反应较多,如果将应该煎服的中药拿去打粉或将中药粉装入胶囊服用,与中医传统的煎煮方法有质的区别,无论化学成分还是疗效均有不同,进入胃肠道的生物利用度也不同。若某些药店的设备和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则使打粉中药非但起不到保健、治疗作用,还可能对健康有害。(记者 小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