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开“养生乱局”迷雾
● 本报记者综合报道
近些年来,从打鸡血到养红茶菌、煮绿豆汤,相似的场景不断上演,主角换了一个又一个,狂热跟随的众生却不见减少。“神医”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芒硝治病致人死亡的胡万林,“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的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的刘太医……如今,又出了一个张悟本,火一时之后,又轰然倒地。这些“神医”们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今社会这样两个问题:人们对养生是多么期待,而实用的养生教育又是多么欠缺。
养生术流行
谁是赢家?
最近几年,保健养生类图书卖得风生水起。在当当、卓越2009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前20名中有一半书籍与养生保健有关。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
随之,一批“养生专家”也迅速蹿红。其中有洪昭光等“科班出身”的医学专家,但更多的则是“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等来自民间的“健康守护神”,他们自称继承华佗、张仲景的衣钵,老中医世家,拥有祖传秘方。
, http://www.100md.com
有业内人士发现,一些所谓“养生专家”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其中,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意外成名”、“对西医不抱希望”的投资商人,有的则是虚构身份、学历,骗取公众信任的“江湖郎中”。
那么,为什么会冒出如此多的养生专家呢?书业市场研究专家分析表示,这些养生明星、养生畅销书的出现,与大众更加关注健康的大趋势相吻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在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利益群体成为‘养生热’的幕后推手。”某书业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养生大师”的大红大紫与出版社、媒体、经纪人们的极力推销分不开。据报道,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目通过嘉宾炒作,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而文化公司则收获了不菲的策划费用,在老百姓的热情埋单下,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出版方都获利。”
, 百拇医药
“养生风暴”的背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笃信养生原理的人多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一类是病人。
小赵是个孝子,为了讨年近七旬的父母欢心,他时常买礼物送给父母,但总觉得不能让老人真正开心起来。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他开始给父母买中医养生书籍,二老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在书中寻找健康妙方,然后在生活中实践。从此,只要有新的养生书出版,小赵就买来送给父母。他认为,给父母找到了充实的乐趣,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健康,挺值。
对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买起昂贵的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与此同时,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
, http://www.100md.com
为何“神医”总有市场?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而中医所用的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包括动植物、矿物质等,与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其中有些东西,只能治病,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而其中的大部分,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食用,就称为药食两用。比如橘子、花椒、山楂、杏仁等。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药物那么突出,但是量的累积,也会带来质的变化。
因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食养是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医理论看来,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效法自然,养生的方法要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凉暑热,做适当的调整。食物也有不同的品性,需要随着气候进行调整选择,进行健康、平衡的饮食。几千年来,中医的养生及药食同源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加之中医本身存在着总结不够的原因,不少领域都是处于含含混混的状态,就给冒牌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 http://www.100md.com
除了文化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经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当前,保健类的图书常销不败,《求医不如求己》、《从头到脚说健康》掀起养生保健风潮,各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备受追捧, 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热切要求。
该信什么样的中医?
在张悟本事件中,传媒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关注。给张悟本出书的,是正式的有资质的出版社;请张悟本走上电视讲坛的,是影响力颇大的上星卫视;还有数不胜数的刊载介绍张悟本其人其事的报刊杂志……传媒总是希望制造热点,追逐热点,以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造神的过程中,媒体的监督作用何以不见了?为什么不多问个为什么,科学、理性都到哪里去了?中医讲辨证论治,怎么可能有包治百病的食物或成方?
政府和相关的行业组织也应反思。胡万林的教训还不深刻吗?张悟本的歪说大行其道,为什么中医界无人出来反对?一些被冒名的机构,是不是得了好处,要不何以不出来正本清源呢?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法学院曲三强教授就说,在神化张悟本的过程中,电视台、报纸等传媒无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类似的事件以往曾经多次发生。除了在舆论和道德方面应该对这些媒体的行为进行谴责以外,还应该根据包括《广告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至于是否需要媒体与张悟本共同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则要看如何认定张悟本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他们之间是否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共同侵权主体的构成条件。
为养生节目设定门槛
6月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授予11名中医权威专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这些专家均为中医各学科专业领域带头人,包括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药专家等,他们是尤昭玲、王琦、王新陆、仝小林、张伯礼、张国玺、唐旭东、晁恩祥、高学敏、温长路、樊正伦。学会将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组织他们对科普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及时向管理机构提出建议,并协助制定健康养生类书籍、节目的“准入门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出版社、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内容管理,对撰稿或者接受采访的专家严格把关,认真核实身份的真实性。在挑选专家时,不妨与学会建立相关的联动机制,由学会为其推荐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指出,针对目前养生热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作为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引导科普市场健康发展。, 百拇医药
近些年来,从打鸡血到养红茶菌、煮绿豆汤,相似的场景不断上演,主角换了一个又一个,狂热跟随的众生却不见减少。“神医”们你方唱罢我登场:芒硝治病致人死亡的胡万林,“每天吃一个红薯可以保证不得癌症”的台湾“排毒教父”林光常,“联合国科学与医学双博士”的刘太医……如今,又出了一个张悟本,火一时之后,又轰然倒地。这些“神医”们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当今社会这样两个问题:人们对养生是多么期待,而实用的养生教育又是多么欠缺。
养生术流行
谁是赢家?
最近几年,保健养生类图书卖得风生水起。在当当、卓越2009年畅销书排行榜上,前20名中有一半书籍与养生保健有关。有统计数字显示,全国有近400家出版社出版健康类图书数千种。
随之,一批“养生专家”也迅速蹿红。其中有洪昭光等“科班出身”的医学专家,但更多的则是“刘太医”、中里巴人、吴清忠等来自民间的“健康守护神”,他们自称继承华佗、张仲景的衣钵,老中医世家,拥有祖传秘方。
, http://www.100md.com
有业内人士发现,一些所谓“养生专家”只不过是“社会活动家”。其中,有的人是“半路出家意外成名”、“对西医不抱希望”的投资商人,有的则是虚构身份、学历,骗取公众信任的“江湖郎中”。
那么,为什么会冒出如此多的养生专家呢?书业市场研究专家分析表示,这些养生明星、养生畅销书的出现,与大众更加关注健康的大趋势相吻合。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贺娟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生活、饮食习惯造成的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也在日益增多,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成为大家最为关注的问题。
“利益群体成为‘养生热’的幕后推手。”某书业市场研究专家表示,“养生大师”的大红大紫与出版社、媒体、经纪人们的极力推销分不开。据报道,有很多电视节目除了制作团队,还有一个招商团队负责商业运作,嘉宾由电视走红后,通过其社会影响力再去发行图书,获取更大的利润。“节目通过嘉宾炒作,收视率高了,广告收入自然增加。而文化公司则收获了不菲的策划费用,在老百姓的热情埋单下,电视台、嘉宾、文化公司、出版方都获利。”
, 百拇医药
“养生风暴”的背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许多笃信养生原理的人多分为两类:一类是老人;一类是病人。
小赵是个孝子,为了讨年近七旬的父母欢心,他时常买礼物送给父母,但总觉得不能让老人真正开心起来。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他开始给父母买中医养生书籍,二老每天闲下来的时候就会在书中寻找健康妙方,然后在生活中实践。从此,只要有新的养生书出版,小赵就买来送给父母。他认为,给父母找到了充实的乐趣,一家人还可以一起健康,挺值。
对于健康的向往使不少平时省吃俭用的老人,买起昂贵的保健品来却毫不含糊。据中国消费者协会针对600名老人的调查显示,半数以上老人会将积蓄主要用于保健和医疗,特别是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
与此同时,关注养生类节目的观众中,很大一部分有盲从心理,认为书上、电视上说的“假不了”,缺乏一定的判断和辨析能力。很多年轻人则因工作繁忙,在调理身体上不愿意花时间研究,持之以恒地改变生活方式,而是更愿意某个“养生专家”告诉他们吃什么就能把身体调理好。
, http://www.100md.com
为何“神医”总有市场?
中医自古以来就有“药食同源”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许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药物,食物和药物一样能够防治疾病,两者之间很难严格区分。而中医所用的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包括动植物、矿物质等,与食物的来源是相同的。其中有些东西,只能治病,有些东西,只能作饮食之用,而其中的大部分,既可以治病,又可以食用,就称为药食两用。比如橘子、花椒、山楂、杏仁等。食物的治疗效果不及药物那么突出,但是量的累积,也会带来质的变化。
因此,在中医的养生理论中,食养是一个重要部分。在中医理论看来,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所以中医养生强调天人一体,效法自然,养生的方法要随着四时的气候变化,寒凉暑热,做适当的调整。食物也有不同的品性,需要随着气候进行调整选择,进行健康、平衡的饮食。几千年来,中医的养生及药食同源理论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加之中医本身存在着总结不够的原因,不少领域都是处于含含混混的状态,就给冒牌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 http://www.100md.com
除了文化的原因,还有社会的原因。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精神紧张,经常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当前,保健类的图书常销不败,《求医不如求己》、《从头到脚说健康》掀起养生保健风潮,各电视台的养生节目备受追捧, 都说明了人们对于养生保健的热切要求。
该信什么样的中医?
在张悟本事件中,传媒所起到的作用值得关注。给张悟本出书的,是正式的有资质的出版社;请张悟本走上电视讲坛的,是影响力颇大的上星卫视;还有数不胜数的刊载介绍张悟本其人其事的报刊杂志……传媒总是希望制造热点,追逐热点,以谋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在这个造神的过程中,媒体的监督作用何以不见了?为什么不多问个为什么,科学、理性都到哪里去了?中医讲辨证论治,怎么可能有包治百病的食物或成方?
政府和相关的行业组织也应反思。胡万林的教训还不深刻吗?张悟本的歪说大行其道,为什么中医界无人出来反对?一些被冒名的机构,是不是得了好处,要不何以不出来正本清源呢?
, 百拇医药
北京大学法学院曲三强教授就说,在神化张悟本的过程中,电视台、报纸等传媒无疑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且类似的事件以往曾经多次发生。除了在舆论和道德方面应该对这些媒体的行为进行谴责以外,还应该根据包括《广告法》在内的法律法规追究其法律责任。至于是否需要媒体与张悟本共同承担其他法律责任,则要看如何认定张悟本行为的法律性质以及他们之间是否符合法律所要求的共同侵权主体的构成条件。
为养生节目设定门槛
6月8日,中华中医药学会正式授予11名中医权威专家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首席健康科普专家”。这些专家均为中医各学科专业领域带头人,包括工程院院士、著名中医药专家等,他们是尤昭玲、王琦、王新陆、仝小林、张伯礼、张国玺、唐旭东、晁恩祥、高学敏、温长路、樊正伦。学会将定期召开科普工作会,组织他们对科普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及时向管理机构提出建议,并协助制定健康养生类书籍、节目的“准入门槛”。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马建中建议,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网络、出版社、电视台、报纸、杂志等大众媒体的内容管理,对撰稿或者接受采访的专家严格把关,认真核实身份的真实性。在挑选专家时,不妨与学会建立相关的联动机制,由学会为其推荐专家。
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李俊德指出,针对目前养生热中存在的问题,学会作为我国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学术团体,有责任、有义务发挥学术引领作用,引导科普市场健康发展。,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