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2.04.10
编号:28780
“想歪了”抑郁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0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4.10
     李则宣 黄任之

    大二的刘同学被诊断出了抑郁症,同学们都认为这是她自己“想出来的心病”,比如丢了一把钥匙,她会担心有坏人闯入而连续几天无法入眠;一次小考失利,她就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而担心无法毕业;如果她邀请别人外出遭到拒绝,她就猜想是不是别人讨厌自己……

    心思细腻的她经常为人际关系的点滴变化而烦恼、哭泣,直到最近,她被收治进了心理病房。

    研究发现,抑郁症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认知系统的扭曲也是其中一种诱发因素,尤其是在内向、敏感的易感个体身上。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认为,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引发不良情绪的非理性观念有以下几种主要特征:

    绝对化。即对什么事物都怀有认为必须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这种特征常常表现为日常生活中“应该”、“必须”、“一定”、“绝对”等用语上。比如刘同学,在她看来,人际关系非常绝对,“如果我邀请她,她又是我的朋友,她就应该陪我去。”在抑郁症患者看来,事情往往很绝对化,没有可以商量的余地,更多地是强硬的“应该”和“一定”。

    过分概括化,即以偏概全的思维方式。在这种非理性特征中,世界上事物只有两类,要么正确、要么错误。比如,在区分人际关系上,认为“要么是我的朋友,要么就是我的敌人”,这种现象表现也叫走极端,非此即彼,不是白就是黑。这种人一遇挫折便有彻底失败的感觉,所以刘同学在一次小考中失败,她会认定自己在学习上没有天赋,无法应付更大的困难。

    灾难化。常会表现为,一旦出现了……即天就要塌了、再没有比这更可怕的了等等。有的人把一般性过失、欠缺、挫折和困难看得过于严重,似乎做了不可逆转的错事。生活中总是过分夸大自已的不足和过低估计自身的长处。

    抑郁症患者非适应性或非功能性心理与行为,常常是受不正确的认知而不是适应不良的行为。

    心理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是通过发现、挖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加以分析、批判,再代之以合理的、现实的思维方式,才能让抑郁患者不再受心病之苦。

    湘雅二医院精卫所

    李则宣 黄任之,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