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2.08.28
编号:31241
中医“藏象”≠西医“脏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8月28日 大众卫生报 2012.08.28
     毛以林

    本版2009年曾推出“毛博士话中医”栏目,反响较好,现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恢复这一栏目,特再请湖南省中医院博士、主任医师毛以林为大家讲讲中医临床中的一些故事,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中医。——编者

    这是个78岁的老年患者,因肝内胆管结石在外院手术治疗1周后出院,出院时就有恶心呕吐,胃口差等症状,慢慢地精神状态就不好了,出院10天后住入我科,当时患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闭目思睡,食欲差,每日进食不到50克,大便5日未解,小便量少,舌质淡红而干,少苔,脉沉细,每日引流出胆汁约1000毫升。查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400u(单位),谷草转氨酶987u(单位),胆红素不高。

    这病人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衰竭状态,进食少,肝功能损害严重(为外院氧氟沙星所致的药物性肝损伤),西医的治疗无非是给予护肝治疗,再就是能量支持。那中医怎么用?很多学生认为应予以疏肝利胆,用些护肝的药物,如五味子、白芍、垂盆草、枸杞子等等,因为患者的肝功能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病位在肝胆。呵呵,其实,这恰恰犯的就是一个非常典型而又普遍存在的错误,错在把中医的“藏象”和西医的“脏器”相混淆。

    这也不能怪学生,为什么?从课堂的学习开始到临床实习,老师总是把西医的“脏器”穿插于中医“藏象”的讲授中,慢慢地,学生们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概念,把以概括人体功能状态的中医的五脏六腑概念和以解剖结构命名的西医脏器混为一谈。辨证定位错了,处方用药也就跟着会错!

    那这个病人到底应该怎样辨证定位,怎样用药呢?还是先抛开西医的检查结果,归纳一下中医四诊所获得的资料。

    患者精神不振,少气懒言,倦怠乏力,食欲差,大便5日未解,小便量少,舌质淡红而干,少苔,脉沉细。从这组症状中可以看出患者的病机应为“脾胃气阴两亏”,病位应该在脾胃,而绝非肝胆,所以疏肝利胆不需考虑,治法应当以益气健脾、养阴和胃为主。另外,中医有句话叫做:“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因此,凡在大病重病的治疗中,尤其要时时考虑“胃气”,所以,我们给患者开具的处方是:生黄芪20克,党参、白术、扁豆、沙参各15克,玉竹、川石斛、麦冬、炙甘草、炒谷麦芽各10克。

    这是“益胃汤”合“四君子汤”的方意,方极简而平。患者服药2剂后,就胃口大开,饮食渐渐正常,精神也逐渐好转,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症随之消失。

    湖南省中医院

    博士、主任医师 毛以林,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