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3.06.04
编号:35778
教孩子保护自己 避免“性侵”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4日 大众卫生报 2013.06.04
     韩美龄

    近段媒体报道了多起起校园猥亵性侵幼女案,让人心痛不已,怎样才能让这些脆弱而无辜的孩子免受摧残和侵害?若不幸发生性侵事件,如何化解她们的心理创伤?作为父母,要转变传统观念,加强防范,让孩子远离伤害。

    当孩子在外面受到别人的欺负时,孩子回去会告诉父母某某欺负了我,父母从孩子的言语中很快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当然也就可以很快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解决。而儿童遭性侵案件,往往是发生很久以后,才被我们父母发现。为何在此类事件上父母反应如此迟钝?大概原因如下:

    首先,父母总是认为孩子还小,性侵犯不会发生在孩子身上,对此疏于防范和教导。父母很少告诉孩子,自己身上的某些部位,是不能让外人碰的,如果被人碰了,更要告诉老师和家长。因此,当此类悲剧发生时,孩子没有告诉大人的意识,加上父母自己对此问题的疏忽,他们也很少注意到孩子情绪或者身体上的变化。
, 百拇医药
    其次,父母羞于在孩子面前谈性,认为性是肮脏的,生殖器是肮脏的,这种观念会传递给孩子。当孩子遭受性侵害时,他们首先想到的不是告诉父母,而是自己不再纯洁了,自己是个坏孩子,害怕父母责备自己而不敢告诉父母。这种观念,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犯罪嫌疑人的侵犯行为,让他们更加有恃无恐。

    因此,为了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父母要转变对性的态度,以一种自然的心态来看待性,让孩子能够在更早时间里认识自己的身体,保护自己的身体。尤其是母亲,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母亲应该成为孩子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就算孩子不幸遭遇到伤害时,她也有地方化解、抚平那些伤害,而不会让这些伤害淤积在灵魂中。因为在她受伤的时候,她会及时地寻找到温暖和安慰,她会知道伤害的只是她的躯体,并没有伤害到她的心灵,而不会让自己心灵上陷入痛苦不堪的深渊,当躯体的伤愈合后,她们依然可以健康地成长。

    除了家庭教育与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外,个人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教育也很重要,要让孩子们建立价值观约束自我选择,把大人们枯燥的“他律”变为内心的“自律”。大人也应该有正确的青春期教育观,不能拿我们所接受的传统标准去影响对孩子们的教育。
, 百拇医药
    心理咨询师 韩美龄

    ■相关链接

    教会孩子

    9条守则

    童年时期留下心理阴影,往往会影响一辈子,也可能会给未来埋下炸弹。作为家长,要随时留意观察孩子,一旦发现异常情况,比如回家比平时晚、不愿和异性接触等,一定要和缓地询问原因,耐心开解。更要教给孩子以下9条“守则”,尽量防止受到伤害:

    1、凡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许别人碰。

    2、任何人的任何行为,只要让你感到痛或不舒服,就立刻反抗,即使是对老师或其他有权威的人,也要敢于说“不”。

    3、孩子外出,应了解环境,尽量在安全路线行走,避开荒僻和陌生的地方。
, http://www.100md.com
    4、晚上女孩外出时,应结伴而行,尤其是年幼女孩外出,家长一定要接送。

    5、女孩外出要注意周围动静,不要和陌生人搭腔,如有人盯梢或纠缠,尽快向人多处靠近,必要时要呼叫。

    6、女孩外出,随时与家长联系,未经家长许可,不可在别人家夜宿。

    7、应该避免单独和男子在家里或是宁静、封闭的环境中会面,尤其是到男子家中。

    8、不随便喝陌生人给的饮料或食品。

    9、独自在家注意关门,拒绝陌生人进屋。发觉有陌生人进入应果断开灯求救。

    何婵,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