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3.09.03
编号:37567
巧用汗法 逐邪出表 中医八法 之一 汗法
http://www.100md.com 2013年9月3日 大众卫生报 2013.09.03
     中医八法 之一 汗法

    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而“论治”有八种不同的方法,称“中医治病八法”,即“汗、吐、下、和、温、清、消、补”。治疗疾病时,只有正确灵活地运用这八种方法,才能确切地治愈疾病,做到“药到病除”。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一下八法之首的——汗法。

    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来源于血,在中医的治病八法当中,汗法居首。《黄帝内经》记载:“体若燔炭,汗出而散”,意思是说,即使身体发热很重,只要汗出,热即可退去。可见,通过药物或其他方式,使人体发汗、出汗,就可使病邪随汗外泄,此谓汗法。

    汗法主要用于治疗表证,凡病变部位在皮肤、肌肉、经络,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舌苔薄白、脉浮等,感冒伤风以及各种传染病的初起均属于表证。根据《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的思想,对于表证,往往首先以发汗的方法来治疗,方药如葱豉汤。

    由于表证有表寒与表热之分,因此,汗法也分为辛温发汗、辛凉发汗两种。第一种为风寒表证,主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口不渴、无汗或汗出、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等,此时需要用辛温解表药来辛温发汗,此类药物发汗力较强,如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生姜等。第二种是风热表证,表现为发热重、汗出不畅、口干微渴、咽喉肿痛等,所用的药均为辛凉解表药以辛凉发汗,发汗力比较弱,如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金银花、连翘等。

    其次,汗法在四季的运用还略有不同。夏季感冒,往往发汗以后,尽管热度有所减退,仍然会身热有汗、心烦口渴、胸闷泛恶、不思饮食、腹痛便稀,治疗就必须解表兼清暑利湿,香薷饮、藿香正气散(水、丸)最为适宜。其他春、秋、冬季,运用汗法时也各有不同。

    中医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清代程国彭在《医学心悟·论汗法》中说:“百病起于风寒,风寒必先客表,汗得其法,何病不除!”因此,汗法在临床上除用于感冒与多种传染病早期外,还可用于支气管炎、病毒性肺炎、百日咳、急性肾炎、风湿病、神经痛及荨麻疹等某些皮肤病,甚至是抑郁症的治疗。

    值得注意的是,运用汗法时还须根据患者的个人体质情况区别对待。如平时多汗的人,中医称为表虚;贫血或者流产以后,中医称为血虚;呼吸短促、四肢乏力,中医称为气虚;以上三种人以及老年、小儿、孕妇及体质虚弱的患者,用发汗药时均应谨慎。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杰 张觅

    相关链接

    平民方-葱豉汤

    葱白连须5-10根,豆豉30-50克,水煎煮或开水冲泡10分钟,趁热服,每日3次,对于风寒、风热感冒均有良效。感冒后,如果不发热只畏冷者,服汤后立刻温暖,几天即可痊愈;如果已发热,服后卧床盖被取汗,1剂即可周身汗出而愈。,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