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4.05.20
编号:42137
可怕的 “饥饿思维”
http://www.100md.com 2014年5月20日 大众卫生报 2014.05.20
     撒哈拉沙漠中有一种土灰色的沙鼠,每当旱季到来之时,沙鼠都要囤积大量的草根,以准备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但奇怪的是,当沙地上的草根足以使它们度过旱季时,沙鼠仍要拼命地寻找草根,运回洞穴,似乎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心安理得,才会踏实。否则便焦躁不安,嗷嗷地叫个不停。

    研究证明,这一现象是由沙鼠的遗传基因决定的,是沙鼠出于一种本能的担心。担心使沙鼠干了大于实际需求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事,它们的劳动常常是多余的,毫无意义的。

    曾有不少医学界的人想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做实验,因为沙鼠的个头更大,更能准确地反应出药物的特性。但这种想法并不可行,沙鼠一到笼子里就非常不适,尽管“丰衣足食”,可还是一只只很快就死去了。医生发现,这些沙鼠是因为没有囤积到足够草根的缘故,确切地说,它们是因为“饥饿思维”极度焦虑而死亡的,这是其自我心理威胁所导致。

    杰克·伦敦在小说《热爱生命》里写了一个迷途者的故事。这个不幸的人独自在荒野挣扎,饥饿、疲劳、孤独、绝望始终相伴,还有一匹和他同样饥饿、同样疲惫的老狼,一直跟着他,等着他倒下。然而最终不是狼吃掉了他,而是他吃掉了狼。小说的结尾是,这个人终于回到船上,吃了很多,成了胖子,却还惶惶不安地储藏面包,以至于已经干瘪的面包塞满了船舱的各个角落。

    饿怕了的人常常养成饥饿思维,抓住一块面包便不肯松手,即使已经吃饱,还是忍不住囤积,生怕重新回到饥饿的日子。人只有一双手,既然抓满了面包,便腾不出手来抓其他东西,结果再努力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教育心理硕士 章剑和,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