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体用药防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亦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指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粘膜和巩膜黄染的临床现象,新生儿黄疸既可是生理性的,也可是病理性的。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作特殊治疗,预后良好。病理性黄疸主要由感染、溶血病、母乳喂养及母体用药引起,产后24小时内即可发生。
母体在妊娠晚期或新产后不慎使用而可引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
1、氯丙嗪、异烟肼、红霉素等具有肝脏毒性药物影响胆红素代谢。
2、妊娠晚期孕妇应用大量葡萄糖、缩宫素可使胎儿处于低渗状态,引起红细胞渗透性肿胀,导致红细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溶血,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而形成黄疸。
3、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1、维生素K4、消炎痛、西地兰、地西泮、新生霉素、噻嗪类利尿剂、苯甲酸钠等药血浆蛋白结合律高,可替换胆红素的结合,使血液中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增高。
4、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新生儿,对某些药物的溶血反应敏感而致黄疸:抗疟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解热镇痛药、维生素K、头孢霉素等。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易出现黄疸。母体在妊娠晚期或新产后用药需谨慎,应尽量避免使用能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
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 周志红, http://www.100md.com
母体在妊娠晚期或新产后不慎使用而可引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有:
1、氯丙嗪、异烟肼、红霉素等具有肝脏毒性药物影响胆红素代谢。
2、妊娠晚期孕妇应用大量葡萄糖、缩宫素可使胎儿处于低渗状态,引起红细胞渗透性肿胀,导致红细胞通透性及脆性增加而溶血,使胆红素生成增多而形成黄疸。
3、磺胺、水杨酸盐、维生素K1、维生素K4、消炎痛、西地兰、地西泮、新生霉素、噻嗪类利尿剂、苯甲酸钠等药血浆蛋白结合律高,可替换胆红素的结合,使血液中游离型胆红素浓度增高。
4、红细胞中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新生儿,对某些药物的溶血反应敏感而致黄疸:抗疟药、磺胺药、硝基呋喃类、解热镇痛药、维生素K、头孢霉素等。
新生儿胆红素生成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能力差,易出现黄疸。母体在妊娠晚期或新产后用药需谨慎,应尽量避免使用能诱发新生儿黄疸的药物。
湖南省儿童医院药学部 周志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