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神经内科 > 脑血管病 > 中风(脑卒中)
编号:48129
用药不当可致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15年4月23日 大众卫生报 2015.04.23
     病例1:王伯患高血压5年,前几日不小心患上了感冒,出现发烧、打喷嚏等症状。于是自己买了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布洛芬的感冒药服用。可是服药的第二天,他便出现头晕、头痛等不适症状,随即一侧身体不听使唤,到医院检查确诊为中风。

    点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感冒后最好选用不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布洛芬成分的感冒药。因为伪麻黄碱具有收缩血管、加快心率、升高血压的作用,布洛芬有抑制前列腺 素分泌的作用,会促使血管收缩,升高血压。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脏损害的患者来说,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容易导致心绞痛发作,也容易导致脑血管发生破裂而中风。

    病例2:邻居张大爷在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便自行购买降压药物服用,可是没过几天,老张忽然中风住进医院。医生解释说是降压药服用不当惹的祸。

    点评:高血压患者如果不经过有效治疗,会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以维持自身脑部的血液灌注。倘若患者突然服用大剂量降压药,会导致血压骤然下降,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血流缓慢,从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

    深度剖析

    中风历来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及高血脂症等有不解之缘,而药物引起的脑中风,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尤其是使用下列药物,最要提高警惕。

    1、利尿类药物:常用的利尿药,如速尿、双氢克尿噻等,可直接作用于肾脏,促进水和电解质的排出。若中老年人使用剂量过大或时间过长,尿液排出就会增多,使体内水分大量丢失,血液浓缩,易致脑血栓形成。

    2、解热镇痛类药物: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或中药麻黄、桂枝等解表发汗药。这些药物均是通过大量出汗散热而使体温下降,发汗后使机体内水分严重丢失,血容量急剧减少,造成血液浓缩,粘稠度增加,促使血栓形成。因此,中老年人发烧时,最好不服用此类药物,而以物理降温为好。

    3、止血类药物:止血敏、止血芳酸、安络血、6-氨基己酸等止血药,过量使用易引起血栓形成,阻塞脑血管,导致脑中风。特别是脑动脉硬化、血脂偏高的中老年人,更容易形成血栓。因此,有血栓形成倾向性的患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

    4、抗凝类药物:心脏瓣膜病已行机械瓣置换或有心房颤动的病人,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如华法林等。若抗凝药用量过大,则容易引起脑出血。因此,在服用抗凝药期间,一定要注意监测凝血功能,以防发生意外。

    5、镇静类药物:许多镇静类、安眠类药物,如氯丙嗪、水合氯醛等,若使用不当,特别是超量应用时,可引起血压下降,影响大脑血流量,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而发生中风。

    6、避孕类药物:口服避孕药可引起颅内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认为,此类血栓性中风的危险因素与避孕药中雌激素的含量有关。每日服药量超过50毫克者,易发生血栓性疾病。

    7、滋补保健中药:例如人参等,患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长期或大量服用时,有造成脑溢血的可能,故中老年人不可盲目进补。

    8、毒品:如某些拟麻黄碱成分的兴奋剂,现在已经证实可以引起脑血管病变,诱发中风。

    山东莱阳中心医院 宋协国,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