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6.05.19
编号:55654
手厥阴心包经
http://www.100md.com 2016年5月19日 大众卫生报 2016.05.19
     【循行路线】手厥阴心包经简称“心包经”,主要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总体走向为“从胸走手”。心包经起始于胸中,经腋下天池穴上行至腋窝,沿上臂内侧中线(行于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之间)行至掌中,直至中指指端中冲穴。另一分支从掌中劳宫穴分出至无名指之末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主治疾病】手厥阴心包经共有天池、天泉、曲泽、郄门、间使、内关、大陵、劳宫、中冲9个穴位,左右共18个。本经腧穴主要治疗“心脉”方面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症,如肘臂屈伸困难、腋下肿、心胸烦闷、心痛、手心发热、面黄等,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心绞痛、腋窝淋巴腺炎、肋间神经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等症。

    【经络养生】“心包为心之外膜,气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伤。”意思是说,心包是心的保护组织,又是气血通道,可保护心脏不受外邪侵犯。戌时(19-21点)心包经经气最旺,“戌时护心脏,减压心舒畅”,故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可以看看书、听听音乐,或做个SPA、跳舞、耍太极……放松心情,释放压力;也可沿心包经循行路线,以适当力度拍打心包经,以加速血液流动,预防心血管疾病,还可以改善失眠。

    【要穴介绍】

    天池穴 位于胸部第4肋间隙,乳头外1寸,前正中线旁开5寸。临床主要治疗胸闷、咳嗽、痰多、气喘、胸胁胀痛、瘰疬、乳痈等症。治咳嗽可配伍列缺、丰隆穴,治胸胁胀痛可配支沟穴。

    天泉穴 位于臂内侧,腋前纹头下2寸,肱二头肌的长、短头之间。该穴有清热除烦、散瘀通乳的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腋下肿痛、胸胁胀满、咳嗽、肘臂疼痛、乳痈、瘰疬等症。治疗肘臂疼痛,可配伍曲池穴。

    曲泽穴 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的中点,屈肘时,肘横纹尽头处即使该穴。曲泽穴有清热解表、疏经通络的作用,主要治疗上肢痹痛、心痛、心悸、胃痛、呕吐、腹泻、咳嗽、咽喉肿痛等症。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内关穴为临床常用的穴位之一,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为治疗失眠的要穴,尤其心理压力大引起的失眠效果更佳。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肌炎、心率不齐、胃炎、癔病等。此外,容易晕车者上车前半小时用大拇指掐掐内关穴,还可预防晕车晕船。

    劳宫穴 位于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握拳时,中指尖所指处即使该穴。劳宫穴有安神和胃、通经祛湿、熄风凉血之功效,也是临床常用的穴位,也是个保健大穴,可用于治疗失眠、神经衰弱、手汗症等。经常按揉劳宫穴,有强壮心脏的作用,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引起血压突然升高,也可通过按揉劳宫穴得以缓解。此外,劳宫穴可治疗风昏迷、中暑、癔病、口疮、口臭、鹅掌风等。

    中冲穴 位于中指尖端中央,有清热、开窍、利咽喉的作用,为泻心火的要穴,临床常用于急症的治疗,如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昏厥、小儿惊风、舌强肿痛等,多为点刺放血。

    湖南中医药大学教授 李杰

    (张觅 整理),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