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7.03.14
编号:61570
日本汉方出路在何方?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4日 大众卫生报 2017.03.14
     中国传统医学自隋唐时代传入日本,日本的主流医学就一直与中国大陆一脉相承。到明治时代,随着西方医学的引入,且逐渐占据主流医学的地位,传统医学被视为不科学的东西而遭到废止。由于日本对传统医学的废止实行的是“废医存药”政策,于是,与西医从理念上冲突较少的“古方派”逐渐发展成了今天日本引以为自豪的“汉方医学”。那日本汉方医学是否还能继续曾经的辉煌?如果不能,汉方医学将何去何从?这已经成了今天日本医学界乃至科学界不得不认真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日本汉方医学是在“废医存药”的政策夹缝中生存并发展起来的医学体系。1868年,进入明治时期的日本政府,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在崇尚西洋文化的大背景下,医学也转向于西洋医学。汉方医馆被封闭,厚生省的领导权由西医执掌,大力提倡西医,普及西医教育,培养大量西医师。明治8年以后,汉方医学出现了难以生存的境况,几近灭绝。

    但是到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以老年疾病为主的疑难病症越来越多,现代医学对此大多束手无策,因而汉方医药又逐渐兴起。1976年,日本厚生劳动省确定了汉方药医疗保险适用制度,即批准可以使用《伤寒杂病论》中的210个古方生产汉方药,汉方药产业随之得到迅猛发展。许多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致力于汉方药、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和中药制剂的现代化,以汉方为主的中成药在日本国内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占据了世界天然药市场的很大份额,由此也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目前,日本国家文科部已将汉方医学纳入医科大学的课程,80所医科大学中将汉方医学作为必修课,29万西医医生中有80%-90%正在或曾经使用汉方药给病人治病。
, 百拇医药
    在日本汉方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至少在两方面的贡献是可圈可点的。一是当中国从事传统中医药研究的工作者热衷于用药理学、药物化学等现代检验分析手段研究中草药的作用机理时,日本汉方界却认为汉方医药的治疗作用绝不是实验室、研究所能回答的,必须在临床运用中来证实。因此,日本对于汉方医药的疗效,只做一般的药效学实验,基本不进行或极少进行其它现代科技手段的实验研究。二是在将现代先进技术导入汉方药的产业制造方面,日本先行一步,在汉方药大规模生产的一些具体环节,如清洗、粉碎、物料运输、干燥、混合蒸煮、浓缩、过滤、成型、无菌包装等方面,将其他产业成熟的先进技术导入,使日本汉方药制造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日本的汉方主要来自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以及基于中医理论的中成药。由于“废医存药”的政策和日本人的民族意识,日本的汉方医学一直试图抹去汉方及生药制剂的中医学痕迹,但这样做的结果,却使汉方医学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正如20世纪90年代连续出现的“小柴胡汤有副作用”事件,在日本引起了强烈的社会震动。
, 百拇医药
    日本厚生省1994年对小柴胡汤改善肝功能障碍的功效予以认可,并将该方作为肝病用药正式收入国家药典,以致造成全日本上万肝病患者同服这一处方的“盛况”。但两年以后,日本就出现了88例慢性肝炎患者因小柴胡汤副作用而导致间质性肝炎,以及10例死亡的情况。这完全是脱离了中医辨证论治指导、不恰当地应用小柴胡汤的恶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但这次事件并没有引起日本汉方医学界的足够反思。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逐渐成为亚洲强国,使其从心理上不愿接受中国传统医学是汉方医学“祖宗”的事实。日本汉方医学由于“废医存药”的政策,剥离了与作为其本源的中医理论体系的关系,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西方医学从理念和方法上回归东方的时代大潮中,离整体论医学比西医要近得多的汉方医学,本可以凭借“近水楼台”直接“认祖归宗”,但由于这种民族意识的驱使,却转过身去,跟在西方医学的后面亦步亦趋,背离它起源的中国传统医学。(待续)

    袁冰

    作者简介

    袁冰 香港现代中医药研究发展中心主任。1983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学士学位。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用现代科学先进的理念、方法和技术,推进中医学的现代化。研究领域涉及中医现代化、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和方法、体质医学、精准医学等领域。著有《中医学现代方法》《整体医学》等理论专著,并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