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19.12.31
编号:79388
人体自带“感冒穴” 常按有预防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9年12月31日 大众卫生报 2019.12.31
     常按有预防作用

    寒冷的冬天,体弱者一不小心就会感冒,出现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症状。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经常按摩这些穴位,可以起到预防作用,同时也可减缓感冒带来的不适症状。中医认为,感冒证型虽多,但常见的一般是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春夏季节易得风热感冒,秋冬季节更易受风寒,另外深秋初冬季节还容易夹带燥邪。

    风寒感冒

    风寒感冒一般是由于吹冷风受凉而引起的,典型症状包括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怕冷、轻微发烧、头痛、颈项发紧等。鼻为肺之窍,受凉流清涕是卫气不足的表现,同时也多为风寒感冒初起时的首要症状之一。

    风寒感冒者,推荐按揉列缺穴。列缺穴较难找,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列缺穴能使人头目清利。受了风寒引起头痛,可按揉列缺穴来疏风解表,还可配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同时,该穴位也是治疗头颈部疾病最常用的穴位之一。

    风热感冒

    风热感冒的典型症状有发热口干、咽肿疼痛、鼻流黄涕、咳嗽痰黏等,其症要点为“热”。邪热伤人,多见高烧;肺失清肃,则流黄鼻涕,其经脉循行所经的肺系(咽喉)见肿痛。因此,治疗时要解表清热。风热感冒,推荐的穴位有合谷穴、曲池穴、大椎穴。

    1. 合谷穴 合谷穴位于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按揉时可以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合谷穴,再以左手拇指按压右手合谷穴,各100次即可。按压时稍大力,以产生酸麻感为宜。

    2. 曲池穴 曲池穴在肱骨外上髁,手肘弯曲,中间凹陷即肘关节横纹中间处。按揉该穴感到酸痛,一般为局部劳损;感冒时按揉,有清热祛火的作用。

    3. 大椎穴 大椎穴为督脉之穴,督脉具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大椎是很好的清热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如热象明显,针灸治疗会在大椎、曲池或耳尖处放几滴血,有很好的退热效果。

    燥邪感冒

    冬季空气湿度明显下降,天气干燥,作为中医六淫外邪之一的燥邪也就易通过口、鼻入侵人体,比如一觉起来人会感到咽喉干痛,患上感冒。

    针对燥邪感冒,可按揉肺俞穴、太溪穴、三阴交三穴。肺俞穴是肺脏之气出于背部之所,主宰全身在表之卫气,固护人体正气不受外邪侵犯。其位于人体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太溪穴在内踝尖后缘的凹陷处;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上缘三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太溪、三阴交都具养阴润燥作用,但不建议孕妇随意按揉三阴交。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

    第三医院针灸科

    主任中医师 韩德雄,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