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大众卫生报》 > 2020.09.17
编号:82782
精神疾患,莫被偏见所误
http://www.100md.com 2020年9月17日 大众卫生报 2020.09.17
     46岁的毛女士一年前诊断为抑郁症,服用抗抑郁药物后感到反应大难以耐受,加上周围的人告诉她服用这类药会上瘾,因而服药了不到两周,她就把药停了,只间断性接受单纯心理治疗。结果一年之后,她又回到了我的诊室里,病情并没有多少改善。

    经交谈得知,原来毛女士在这一年时间里,先后看过好几个有名的精神专科医生,服用过多种抗抑郁药,但基本上都是坚持不了多久,然后在焦虑、失眠、烦躁等症状加重时,又去看医生。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在医院来回,病情却毫无缓解。毛女士直到听自己的一位医生同学说了她身边的真实精神疾病治愈案例后,才又找到医院接受治疗。

    分析毛女士抑郁症久治不愈的原因,主要是她先入为主的观念,导致她迷失了方向。抑郁症的治疗过程中,药物至少要在服用有效剂量两到三周后才开始有作用,而药物的副作用是服药后很快就会出现。因此患者会感到病情没有缓解,反而有加重的感觉。因而对抑郁症的治疗,只有度过了药物起效的这个过渡期,才会迎来有效的曙光。毛女士说她服用文拉法辛、度洛西汀时达30多天,确实感到症状好了一些,但因害怕药物的副作用,并在周围人的影响下停了药。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精神疾病的认知分为两种类型,并深受影响。一类是普通人的认知。这类人群对疾病的认知通常受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不少地区人们的心理健康知识缺乏,心理保健意识薄弱,甚至带有偏见,如认为精神心理疾病就是思想问题,药物治疗没用,精神类药物会伤害大脑,精神类药物容易成瘾等等。在这种偏见认识下,患者会恐惧接受精神药物治疗,内心深处抵触药物治疗。毛女士就是对精神疾病有明显偏见的人,所以她每次服药后,都只感受到药物的副作用,即使在药物有了一定效果的情况下,也视而不见,被药物的副作用吓退。特别是周围人的看法与她一致时,她觉得这些人是为她好,应该听从他们的劝告,因而屡屡中止药物治疗;二类是相关人员的认知,即非同类医学专业人员的认识。这类人虽然有医学知识,但隔行与隔山,通常对精神疾病的治疗也知之甚少,这类人对病人的就医行为有一定的正面影响。如毛女士就是听到她学医同学的建议,才决定再次接受专业治疗。

    因此,如若不幸罹患精神心理疾病,应及时到精神心理专业医院就诊,遵从专业医生的医嘱,莫为偏见所误。

    湖南省怀化市第四人民医院

    心理咨询师 杨司佼,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