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秋季高发 家长做好七件事
家长做好七件事
每年秋季都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9月到次年1月是流行季节,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多发于6个月至2岁小儿,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其次是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大肠杆菌。第三是喂养不当,如喂养过量、添加辅食不当、营养成分过高等,均会导致小儿胃肠道功紊乱而发生腹泻。面对小儿腹泻,父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1. 及时就医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及腹泻,婴幼儿往往起病急,以呕吐为首发症状,水样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有腥臭味,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爆发性心肌炎。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10天左右可自愈,在此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时进行大便常规以及大便潜血等检查,明确致病菌类型,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患儿出现持续哭闹、拒绝进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不擅自禁食 有些家长认为腹泻时要少吃,认为“多吃多拉,少吃少拉,不吃不拉”,甚至让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患儿还会因此引起营养不良。正确的方法是继续让孩子进食,但要以脱脂奶、稀饭、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宝宝需要的抗体和营养素,是牛奶和其他母乳代用品所不能替代的。
3. 正确应用抗生素 一些非细菌感染的腹泻,如病毒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所以,家长需在诊断明确,以及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切勿滥用抗生素。
4. 慎用止泻药 腹泻时适当用些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的原因多样,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能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尤其是早期,乱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婴幼儿。
5. 及时补充水分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比愈大。如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精神萎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含盐的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6. 正确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 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进入肠道后可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疗内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但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量使用,大剂量使用可造成便秘;其次,这类活菌害怕抗生素,服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时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4个小时。
7. 做好个人卫生 小儿患感染性腹泻时应注意与他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勤洗手等个人卫生。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主治医师 胡晓山, http://www.100md.com
每年秋季都是小儿腹泻的高发期,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感染,9月到次年1月是流行季节,10~12月是流行高峰期,多发于6个月至2岁小儿,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也可通过接触、空气传播。其次是其他细菌或病毒感染,如大肠杆菌。第三是喂养不当,如喂养过量、添加辅食不当、营养成分过高等,均会导致小儿胃肠道功紊乱而发生腹泻。面对小儿腹泻,父母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方式,否则会引起不良后果。
1. 及时就医 小儿腹泻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及腹泻,婴幼儿往往起病急,以呕吐为首发症状,水样便,呈黄绿色,蛋花汤样,有腥臭味,严重者可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诱发爆发性心肌炎。腹泻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一般7~10天左右可自愈,在此过程中,家长应密切观察患儿症状,及时进行大便常规以及大便潜血等检查,明确致病菌类型,选择相应药物进行治疗。如患儿出现持续哭闹、拒绝进食、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2. 不擅自禁食 有些家长认为腹泻时要少吃,认为“多吃多拉,少吃少拉,不吃不拉”,甚至让孩子禁食。殊不知,腹泻期间禁食,饥饿状态反而会增加肠蠕动而使腹泻加重,部分患儿还会因此引起营养不良。正确的方法是继续让孩子进食,但要以脱脂奶、稀饭、面条等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小婴儿应继续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宝宝需要的抗体和营养素,是牛奶和其他母乳代用品所不能替代的。
3. 正确应用抗生素 一些非细菌感染的腹泻,如病毒感染、肠道功能紊乱等原因导致的腹泻不需要使用抗生素。所以,家长需在诊断明确,以及医生指导下合理、足量、规范地使用抗生素,切勿滥用抗生素。
4. 慎用止泻药 腹泻时适当用些止泻药对防止体液过多损失是有益的,但由于腹泻的原因多样,因此,在治疗时应该针对病因用药,不能一见腹泻就立即用止泻药,尤其是早期,乱用止泻药不仅不能治愈某些腹泻,反而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尤其是婴幼儿。
5. 及时补充水分 小儿腹泻大多起病急,频繁腹泻会使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素丢失,造成急性脱水。而水是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年龄愈小,水分占比愈大。如患儿丢失相当于体重5%的水分,即可出现脱水症状,如精神萎靡、口渴、烦躁、无力、尿量减少、皮肤弹性差等;超过15%就会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家长此时应该继续让孩子进食,特别要注意摄入含盐的液体,只有早期预防并及时纠正脱水,才能使患儿尽早恢复健康。
6. 正确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 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进入肠道后可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疗内源或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但使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要过量使用,大剂量使用可造成便秘;其次,这类活菌害怕抗生素,服用肠道菌群调节剂时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4个小时。
7. 做好个人卫生 小儿患感染性腹泻时应注意与他人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并做好勤洗手等个人卫生。
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主治医师 胡晓山,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