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怎么做?(1)
纠结、苦恼、辗转反侧……举棋不定时,别打开手机或电脑。从现在起,终止向外求助,连通生活中最重要的顾问:你自己。碧昂丝、哲学家尼采、《怪奇物语》中的鲍勃有什么共同点?他们都是马克杯、T恤、“拼趣”论坛、枕头套上的宠儿,经常被召唤客串军师,引导大众走过“决定的烦恼”。
我们懂的。从表面上看。“××(此处插入姓名)会怎么做?”是一个有趣的文化比喻,属于模因的范畴,然而其背后折射出的却是一种不容乐观的现实趋势:轻视自己的直觉与辛苦获得的经验,反而对无关紧要的旁人的意见视若珍宝。
专家表示,除了向文化偶像请教,我们还通过社交媒体,征集所有人的答案。只需点点鼠标。就能把问题众包给“脸书”上的878个粉丝,轻松又简单,何乐而不为?从生理上说,与网络建立连接恰恰削弱了决策的能力。割断了我们与直觉的纽带。直觉在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一种不容小觑的能力。有了它,我们可以甩开无休止的“假如”,果断采取行动。可惜在现实中,很多人秉承“外事问谷歌,内事问百度”的原则,对直觉不屑一顾,后果可想而知:越来越依赖他人,自信心下降,导致更糟糕的人生选择,恶性循环就此展开。
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后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