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误诊”的误诊与是非
目前甚嚣尘上的“误诊”之争可谓余波不尽。我们说的“误诊”,究竟是确诊前的“误诊”,还是确诊后的“误诊”?不说清这个前提,吵一年架都没结果。通常意义上,没有确诊就没有误诊。
话说回来,尽管医生在“误诊”争议中有委屈,但还是要理解这种事实:误诊就像看错人,看错人的后果是自己承受,而“误诊”后果则是对方承受。
比误诊更可怕的是误解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昕告诉记者,临床误诊有严格的定义,它是指医生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因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影响作出了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病情的结论,分责任性误诊和技术性误诊,前者是失责行为,后者是技术行为。就目前医疗技术条件而言,出现误诊现象在所难免。即便在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也会发生类似问题。
,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院管理学会误诊误治研究会曾对46万份报道病例进行计算机处理,发现有12.8万份误诊病例,误诊率为27.8%。说“临床上说误诊率50%很普遍”并不科学。
医生误诊的主要原因有4项:医生经验不足,新医生不认识老病种、医生问诊及检查不细致、过分依赖或迷信辅助检查结果、医生未选择特异性检查项目。需要指出的是,各种现代仪器和检测方法都只是医生感官的延伸,不可能取代大脑的思维和临床观察。即使被称为临床诊断“金标准”的病理诊断,也同样受到标本取材部位、技术和病理医生的诊断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同一病理切片在不同时间由不同医生观察,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显然,患者眼里的误诊和医生研究的误诊是不一样的。
多是“人为”惹的祸
误诊是医患共同的敌人。我们也知道医生在复杂的疾病面前,因为医疗条件的原因未能做完善的检查而发生误诊实属无奈。
, 百拇医药
然而众多误诊病例中,有相当比率是由患者自己铺垫成的。比如自己“对号入座”误导医生。疾病诊断是要求病人及家属参与的,但有病了自己先不要“对号入座”,只能适度参与而已,否则很容易误导医生。其次是隐瞒病史:有病人有难言的隐私,不愿向医生袒露真情。还有夸大病情:不少患者就诊时怕得不到医生的同情,在诉说病史时夸大病情,把医生的注意力和判断引入错误方向。
少数患者缺乏合作,诉说病史漫无边际,特别是在繁忙的门诊中造成病史采集不全导致误诊。专家在接待属于自己专业范围内的病人时确诊符合率较高,不熟悉的也只能靠经验。专家给病人看病,按正常程序,一般需15分钟以上,但现在一些专家门诊量太多,致使专家们大多只能匆匆忙忙诊断开药,这就有可能造成误诊、漏诊。
癌症误诊率最高
在所有疾病中,癌症是最容易被误诊的。而在所有癌症中,最易被误诊的又是乳腺癌和直肠癌。在美国,6%~16%的乳腺癌因医生误诊或漏诊而耽误治疗。此外,还有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疾病,如中风可能被误诊为眩晕、偏头痛或内耳疾病,心脏病发作有可能被误诊为压力或恐慌,甲状腺功能减退有可能被误诊为抑郁症……
此外,脑肿瘤的误诊率也很高,大约在70%左右。因为,无论是器质性还是功能性的病变都能引起头痛、头晕,而CT和核磁共振不能检查出功能性病变,只能依靠医生的经验做判断。一旦判断不出来,病人就面临着延误治疗、加快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风险。, http://www.100md.com(韩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