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空辐射致癌 还能坐飞机吗?
辐射7倍无依据
流言:
高空空气稀薄,由此对人体的保护也直线下降,人们在高空受到的辐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去年科学家发现,一个月内两次长途飞行,就会吸收4.5mSv(毫希韦特)的辐射。相比之下,X光医师才吸收2.5mSv。
真相:高空的辐射确实强于地
面,搭乘飞机受到电离辐射会增加,但通常来说,长途飞行增加的辐射接触非常低,两次几乎不可能达到4.5mSv。一年内做几次高空飞行增加的辐射接触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
因此,一次长途飞行增加的零点零几毫希韦特的辐射带来的癌症风险几乎为零。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接触到电离辐射,有的来自食物,有的来自建筑材料,有的来自脚底大地里的放射性矿物,还有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计算过一次10小时飞行受到的电离辐射量约0.03mSv。如果要达到4.5mSv的水平,需要飞行1500小时,按波音737的8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计算要绕赤道飞30圈,减半计算,目前还没有如此“长途”的单程航程。
因此,“人们在高空受到的辐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的说法尚可接受,但“一个月内两次长途飞行,就会吸收4.5mSv(毫希沃特)的辐射”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有关电离辐射致癌风险的关系,全世界都使用了审慎的“线性无阈值模型”,也就是说电离辐射不存在安全暴露阈值,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都有致癌风险,且风险大小和剂量相关。
具体到高空飞行上,近2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没有发现航空飞行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举例说,空姐的乳腺癌更可能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的生育因素(未生育)相关,飞行员的黑色素瘤则归因于他们闲暇时更乐于晒太阳从而导致过度光照,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黑色素瘤的一大危险因素。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是高空辐射导致了空乘人员患上乳腺癌、黑色素瘤。
另外,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表述是“10mSv以内没有影响健康的直接证据”。因此,一次长途飞行增加的零点零几毫希韦特的辐射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
结论:谣言破解
高空飞行确实会增加辐射接触量,但增加量远没有谣言所说的这么大,而且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生活充满“风险-效益”的权衡,审慎地选择低辐射暴露的交通方式当然无可厚非,但为了航空交通的便利,增加一点宇宙辐射也没什么可恐慌的。, http://www.100md.com
流言:
高空空气稀薄,由此对人体的保护也直线下降,人们在高空受到的辐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去年科学家发现,一个月内两次长途飞行,就会吸收4.5mSv(毫希韦特)的辐射。相比之下,X光医师才吸收2.5mSv。
真相:高空的辐射确实强于地
面,搭乘飞机受到电离辐射会增加,但通常来说,长途飞行增加的辐射接触非常低,两次几乎不可能达到4.5mSv。一年内做几次高空飞行增加的辐射接触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
因此,一次长途飞行增加的零点零几毫希韦特的辐射带来的癌症风险几乎为零。
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都会接触到电离辐射,有的来自食物,有的来自建筑材料,有的来自脚底大地里的放射性矿物,还有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
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计算过一次10小时飞行受到的电离辐射量约0.03mSv。如果要达到4.5mSv的水平,需要飞行1500小时,按波音737的800公里/小时的巡航速度计算要绕赤道飞30圈,减半计算,目前还没有如此“长途”的单程航程。
因此,“人们在高空受到的辐射,要比地面上高出100倍至300倍”的说法尚可接受,但“一个月内两次长途飞行,就会吸收4.5mSv(毫希沃特)的辐射”是完全错误的。
目前,有关电离辐射致癌风险的关系,全世界都使用了审慎的“线性无阈值模型”,也就是说电离辐射不存在安全暴露阈值,任何剂量的电离辐射都有致癌风险,且风险大小和剂量相关。
具体到高空飞行上,近20年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没有发现航空飞行与癌症发病率之间存在相关性。研究人员举例说,空姐的乳腺癌更可能与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之一的生育因素(未生育)相关,飞行员的黑色素瘤则归因于他们闲暇时更乐于晒太阳从而导致过度光照,而阳光中的紫外线是黑色素瘤的一大危险因素。因此,不能简单认为是高空辐射导致了空乘人员患上乳腺癌、黑色素瘤。
另外,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表述是“10mSv以内没有影响健康的直接证据”。因此,一次长途飞行增加的零点零几毫希韦特的辐射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
结论:谣言破解
高空飞行确实会增加辐射接触量,但增加量远没有谣言所说的这么大,而且带来的癌症风险非常低。生活充满“风险-效益”的权衡,审慎地选择低辐射暴露的交通方式当然无可厚非,但为了航空交通的便利,增加一点宇宙辐射也没什么可恐慌的。,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