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药管理政策机制 促进中药产业健康发展
完善中药管理机制,扶持发展中药产业;推进中药科技创新,增强中药市场竞争力;聚合全产业链资源,促进中药推广应用——3月4日在我国医药行业25家协(学)会共同主办的2019“声音·责任”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上,来自中药产业领域的全国“两会”部分代表委员聚集一堂,建言献策。
2019“声音·责任”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 本报记者 巨锋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蓬勃发展,在维护全民健康中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而近几年整体发展势头遭遇瓶颈,略显颓势。问题何在?如何破解?来自中药产业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此“把脉”,各抒己见。
进一步完善中药管理政策机制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产业近几年呈现下行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举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近三年间,中药在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已经从22%以上降至18%。而根据其他方面的数据,2017年二级以上医院的中药临床处方值下降了7%。由此观察趋向,这距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中药比重占到30%的目标,将越来越远”。
导致今天这种局面,与相关部门限制使用中药的政策不无相关。胡季强认为,最关键问题在于技术准入、市场准入、临床应用等方面。“这些政策如果不加以改变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呼吁也是不够的”。他建议,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在国务院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来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卫生部门曾经通过一项旨在消灭中医药的废止旧医案,其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文化自信低落。而今天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到世界前沿,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医药事业也要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的一张“金名片”。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产业发展现实中感觉还是有点弱,而且越来越弱。”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超也有同感。他认为,抑制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突出,一是符合中医药特色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管理与发展的体系还没有建立,社会以及各个部门对中医药的歧视和偏见依然严重;二是以西药方式评价中医药亟待制订国家标准规范;三是中成药不良反应被过度放大;四是医疗合理用药与医保付费管理矛头重点指向中药。
面对中药发展困境,赵超倡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医药的错误认识,坚决纠正违反和不符合《中医药法》的行为。一是中西医联合用药是临床的必须,不存在主次之分;二是中西医医师比例失调,需要增强中医医师的人才培养;三是科学评价理性对待中药注射剂,加快中药注射的再评价;四是建立中药的独立评价体系。
推进中药科技创新需多方发力
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缺医少药发展到现在殊为不易,今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争取把创新药搞上去”。创新药的根本是科技与路径。“中国的创新药要走出跟西药不一样的路子”。
, http://www.100md.com
徐镜人认为,“如何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瑰宝加以发挥、加以更新,用新的手段加以改革,中药企业应该好好把握”。如果去搞单品创新或新化合物的创新,路不大好走,投资量也很大。而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有很好的传承,我们可以从中医药宝库中吸取经验,做出好药,填补空白。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的创新,都需要下工夫、花力气,只有孜孜不倦才能攀登高峰。“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战略规划都要求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管有多难,为了民族医药事业,为了老百姓用药,我们一定刻不容缓地加大中药创新药的研发”。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中医药发挥独特的作用,靠价值来驱动市场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朱兆云认为,“当前中药科技对产业支撑的作用尚显不足,支持中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她建议,一是变革中药审核的理念,开中药创新之源。现在药品的审评确实对中药创新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二是合理引导中药生产工艺的变革,激活中药渐进式的创新之路;三是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制定过程应该更加开放,便于多方联动,药检、企业等多方参与,打造老百姓需要的高品质中药。
, 百拇医药
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是中药产业的利好政策,而如何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更加有利于企业和审评操作,研制出符合大众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一向为业界所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伍新滨,针对相关的处方量、传统工艺和道地品种等要求道出自己的观察和困惑。他建议管理部门尽快形成统一意见,出台管理办法,指导企业实践;明确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能够提供示范示例;对原料基源的要求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提出,应该结合中药的特点建立我国中药新药审批体系,还要加强对民族药的挖掘保护,包括相应的审批和应用等支持政策。“云南有一部民族药的古代经典名方,其中记载了不少藏药、傣药等民族药,这些都是经过长期应用实践使用归纳出来的,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政策支持和高度重视”。
从“地头”到“床头”保障中药应用
保障中药质量,对中药材“源头”治理非常必要和迫切。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同华提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道地药材是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
, 百拇医药
“像人参,只能在黑龙江、吉林种植出来才是道地药材,如果人参在广东种,种出来可能是人参大萝卜”。道地药材的资源产地独特,要在特定的领域和区域生产,才能保证药材的道地,而目前我国中药材异地种植已经是普遍现象。
方同华建议,“中药材也应该加强一致性道地药材的种植标准建设,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监督中药材市场道地药材的流通”。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还应鼓励西医医院开设中医科,对中药包括中药的制剂和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医药宣传推广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中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新貌。
全科医生在基层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责任,是居民健康的守护神,也是推进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训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基层仍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针对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提出,一是加大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可采取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二是提高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水平。使基层医生进一步掌握健康管理、治未病知识。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差异化管理。分地区加强全科医生对地区疾病的掌握和判断。四是要编辑出版更多的适合基层诊疗指南的书籍。(任壮), 百拇医药
2019“声音·责任”医药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座谈会。 本报记者 巨锋摄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蓬勃发展,在维护全民健康中发挥了积极而重大的作用。而近几年整体发展势头遭遇瓶颈,略显颓势。问题何在?如何破解?来自中药产业领域的全国“两会”代表委员为此“把脉”,各抒己见。
进一步完善中药管理政策机制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产业近几年呈现下行趋势。”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举出工业和信息化部的统计数据:近三年间,中药在整个医药工业的比重已经从22%以上降至18%。而根据其他方面的数据,2017年二级以上医院的中药临床处方值下降了7%。由此观察趋向,这距离“《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提出的中药比重占到30%的目标,将越来越远”。
导致今天这种局面,与相关部门限制使用中药的政策不无相关。胡季强认为,最关键问题在于技术准入、市场准入、临床应用等方面。“这些政策如果不加以改变是不行的,但是光靠呼吁也是不够的”。他建议,站在国家战略高度,在国务院层面建立协调机制,来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1929年当时的国民政府卫生部门曾经通过一项旨在消灭中医药的废止旧医案,其时代背景是中华民族积贫积弱,文化自信低落。而今天经过40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站到世界前沿,成为第二大经济体。中医药事业也要与时俱进,成为中国的一张“金名片”。
, http://www.100md.com
“中药产业发展现实中感觉还是有点弱,而且越来越弱。”全国人大代表、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赵超也有同感。他认为,抑制中药产业发展的问题突出,一是符合中医药特色特点的现代中医药管理与发展的体系还没有建立,社会以及各个部门对中医药的歧视和偏见依然严重;二是以西药方式评价中医药亟待制订国家标准规范;三是中成药不良反应被过度放大;四是医疗合理用药与医保付费管理矛头重点指向中药。
面对中药发展困境,赵超倡言要从根本上改变对中医药的错误认识,坚决纠正违反和不符合《中医药法》的行为。一是中西医联合用药是临床的必须,不存在主次之分;二是中西医医师比例失调,需要增强中医医师的人才培养;三是科学评价理性对待中药注射剂,加快中药注射的再评价;四是建立中药的独立评价体系。
推进中药科技创新需多方发力
我国医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全国人大代表、扬子江药业集团董事长徐镜人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缺医少药发展到现在殊为不易,今后我们还要一起努力,争取把创新药搞上去”。创新药的根本是科技与路径。“中国的创新药要走出跟西药不一样的路子”。
, http://www.100md.com
徐镜人认为,“如何将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瑰宝加以发挥、加以更新,用新的手段加以改革,中药企业应该好好把握”。如果去搞单品创新或新化合物的创新,路不大好走,投资量也很大。而中医药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并且有很好的传承,我们可以从中医药宝库中吸取经验,做出好药,填补空白。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的创新,都需要下工夫、花力气,只有孜孜不倦才能攀登高峰。“健康中国”建设等一系列战略规划都要求医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不管有多难,为了民族医药事业,为了老百姓用药,我们一定刻不容缓地加大中药创新药的研发”。
“健康中国”建设需要中医药发挥独特的作用,靠价值来驱动市场是中药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白药集团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朱兆云认为,“当前中药科技对产业支撑的作用尚显不足,支持中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她建议,一是变革中药审核的理念,开中药创新之源。现在药品的审评确实对中药创新有或多或少的影响;二是合理引导中药生产工艺的变革,激活中药渐进式的创新之路;三是加强标准体系的建设。标准制定过程应该更加开放,便于多方联动,药检、企业等多方参与,打造老百姓需要的高品质中药。
, 百拇医药
对古代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简化注册审批管理是中药产业的利好政策,而如何在执行国家政策过程中更加有利于企业和审评操作,研制出符合大众需求的高质量产品,一向为业界所关注。全国人大代表、启迪古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伍新滨,针对相关的处方量、传统工艺和道地品种等要求道出自己的观察和困惑。他建议管理部门尽快形成统一意见,出台管理办法,指导企业实践;明确传统工艺和现代工艺结合,能够提供示范示例;对原料基源的要求能够更加贴近生产实际。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昊邦医药集团董事长李彪提出,应该结合中药的特点建立我国中药新药审批体系,还要加强对民族药的挖掘保护,包括相应的审批和应用等支持政策。“云南有一部民族药的古代经典名方,其中记载了不少藏药、傣药等民族药,这些都是经过长期应用实践使用归纳出来的,希望国家能够给予政策支持和高度重视”。
从“地头”到“床头”保障中药应用
保障中药质量,对中药材“源头”治理非常必要和迫切。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珍宝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同华提出,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道地药材是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
, 百拇医药
“像人参,只能在黑龙江、吉林种植出来才是道地药材,如果人参在广东种,种出来可能是人参大萝卜”。道地药材的资源产地独特,要在特定的领域和区域生产,才能保证药材的道地,而目前我国中药材异地种植已经是普遍现象。
方同华建议,“中药材也应该加强一致性道地药材的种植标准建设,同时采取有力措施监督中药材市场道地药材的流通”。为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还应鼓励西医医院开设中医科,对中药包括中药的制剂和注射剂,在临床应用方面给予一定的扶持政策。同时国家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大中医药宣传推广力度,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中药产业等领域的发展新貌。
全科医生在基层承担着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责任,是居民健康的守护神,也是推进中药临床合理应用的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全科医生培训与“健康中国”建设的需求还存在差距,基层仍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以岭药业总经理吴相君针对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提出,一是加大全科医生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可采取传统的师带徒模式。二是提高全科医生的健康管理水平。使基层医生进一步掌握健康管理、治未病知识。三是加强全科医生差异化管理。分地区加强全科医生对地区疾病的掌握和判断。四是要编辑出版更多的适合基层诊疗指南的书籍。(任壮),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