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太:“针功夫”为患者守卫健康
作为传统医学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针灸不仅是一种医疗手段,更因为它的神奇和疗效而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朱新太 ,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朱氏针灸疗法”代表性传承人。是一位有着“针功夫”的名中医。
一大早,位于扬州市中医院的朱新太名医工作室里就人头攒动。虽然早就过了退休年龄,但因为身怀“医者仁心的“针功夫”,已经84岁高龄的朱新太“越老越吃香”,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还坚持为患者扎针看病。
市民朱先生最近一直被颈椎疼痛所折磨,他本以为贴贴膏药就能缓解,但无济于事。疼得特别厉害的时候,他想到了朱新太。朱先生说,1995年他腰间盘突出,疼得很厉害,没有办法正常行走,家人把他架起来带到苏北医院,经过朱新太治疗,效果非常好。
时隔20几年,朱先生再次找到朱新太,他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湛。朱新太说,朱先生其实就是颈椎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了,从中医来讲,主要就是影响到筋络的循环。
, http://www.100md.com
朱新太扎针的手法有些特别,扎得深,但起针快。朱新太解释说,有别于平时所见的慢针,“快针”有调气补血的作用,患者往往会有既“痛”又“爽”的感觉。这不,针刚扎完,朱先生就快活得下了床。朱新太的很多患者都是朱先生这样的“回头客”。不少患者表示,针灸非常神奇,“真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事,平时哪里不舒服到朱新太这边来,他都有办法”。
长久以来,针灸一直有着神秘的色彩,多是通过师徒或家族之间的不断传承而流传下来。《黄帝内经》中,“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的说法被认为是关于“针灸”最早的记载。“朱氏针灸疗法”起源于清朝末年,朱新太父亲的祖母朱杨氏曾是南通如皋一代的民间名医。朱新太说,那时候有好多人想找她看病,尤其是小孩子,她既扎针灸也搞推拿,当时也有大户人家用轿子把她请过去。
朱新太的父亲朱复林跟随祖母习得针灸绝活,行医50年,医治病患30余万,被誉为“神针”。而父亲平时诊疗太忙,并没有专门教授朱新太,他都是在父亲给人扎针治病时,跟在后面默默学习。朱新太说,治病救人,不仅自己可以得到保健,了解一些卫生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人民服务。
, 百拇医药
1962年大学毕业后,朱新太到苏北医院针灸科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医。朱新太说,“朱氏针灸疗法”最讲求八个字:快针调气、补泻速效。朱新太介绍,快针就是减少病人的痛苦,见针快,治疗的效果要看病人能不能得气、能不能行气、能不能运气,要气到病除。
传统概念里,中医的疗效比较慢,但在朱新太手里,常常是一针下去,不少病患都能立即显效。上世纪60年代,他曾坐火车去新疆出差,在车厢里遇到了一幕险情。朱新太说,当时车上有一个小孩高热抽搐,车厢里就有人喊“谁是医务工作者,某某车厢需要帮助”,他一听就去了,因为他经常身上都带着针。看到小孩子发热抽搐,他便给小孩子扎了几针,那孩子马上就平安无事了。
1977年,作为队伍中唯一的针灸科医生,朱新太还曾赴非洲的桑给巴尔进行医疗援助两年。朱新太说,感觉很荣耀,那时候出国比较难,有这种机会参加,也是百中选一。
“朱氏针灸疗法”一直把疗效放在首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扬州及周边颇有名气,但仅局限于临床,没有形成理论。作为“朱氏针灸疗法”的新一代传人,朱新太尝试用理论来总结和丰富家传医术。到上世纪90年代,朱新太关于“朱氏针灸疗法”的研究成果,在国家著名的中医针灸杂志上陆续发表。他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中医的“经络学说”应该包含有西医“神经学说”的内容。朱新太认为,经络和神经是分不开的东西,经络应该包括神经系统。“有些人认为中医的东西一个字都不能动,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那就有点墨守成规了。”朱新太说。
“朱氏针灸疗法”先后入选扬州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一项家传医术,到了自己这一代并没能传给子女,但传承有徒弟,朱新太并不感到遗憾。朱新太的徒弟仇山波说:“朱老师不光传授技艺,也教会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朱老师80几岁了,以前做过领导也做过院长,但是他待人非常谦虚,他自己认为有些做得不到位的,会主动提出来。”
2016年,以朱新太为领衔专家的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2017年,朱新太获批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汤红芳), 百拇医药
一大早,位于扬州市中医院的朱新太名医工作室里就人头攒动。虽然早就过了退休年龄,但因为身怀“医者仁心的“针功夫”,已经84岁高龄的朱新太“越老越吃香”,每周一到周五的上午,还坚持为患者扎针看病。
市民朱先生最近一直被颈椎疼痛所折磨,他本以为贴贴膏药就能缓解,但无济于事。疼得特别厉害的时候,他想到了朱新太。朱先生说,1995年他腰间盘突出,疼得很厉害,没有办法正常行走,家人把他架起来带到苏北医院,经过朱新太治疗,效果非常好。
时隔20几年,朱先生再次找到朱新太,他的手艺还是一如既往的精湛。朱新太说,朱先生其实就是颈椎的椎间盘突出,压迫到神经了,从中医来讲,主要就是影响到筋络的循环。
, http://www.100md.com
朱新太扎针的手法有些特别,扎得深,但起针快。朱新太解释说,有别于平时所见的慢针,“快针”有调气补血的作用,患者往往会有既“痛”又“爽”的感觉。这不,针刚扎完,朱先生就快活得下了床。朱新太的很多患者都是朱先生这样的“回头客”。不少患者表示,针灸非常神奇,“真是很不简单的一个事,平时哪里不舒服到朱新太这边来,他都有办法”。
长久以来,针灸一直有着神秘的色彩,多是通过师徒或家族之间的不断传承而流传下来。《黄帝内经》中,“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的说法被认为是关于“针灸”最早的记载。“朱氏针灸疗法”起源于清朝末年,朱新太父亲的祖母朱杨氏曾是南通如皋一代的民间名医。朱新太说,那时候有好多人想找她看病,尤其是小孩子,她既扎针灸也搞推拿,当时也有大户人家用轿子把她请过去。
朱新太的父亲朱复林跟随祖母习得针灸绝活,行医50年,医治病患30余万,被誉为“神针”。而父亲平时诊疗太忙,并没有专门教授朱新太,他都是在父亲给人扎针治病时,跟在后面默默学习。朱新太说,治病救人,不仅自己可以得到保健,了解一些卫生方面的知识,还可以为人民服务。
, 百拇医药
1962年大学毕业后,朱新太到苏北医院针灸科工作,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医。朱新太说,“朱氏针灸疗法”最讲求八个字:快针调气、补泻速效。朱新太介绍,快针就是减少病人的痛苦,见针快,治疗的效果要看病人能不能得气、能不能行气、能不能运气,要气到病除。
传统概念里,中医的疗效比较慢,但在朱新太手里,常常是一针下去,不少病患都能立即显效。上世纪60年代,他曾坐火车去新疆出差,在车厢里遇到了一幕险情。朱新太说,当时车上有一个小孩高热抽搐,车厢里就有人喊“谁是医务工作者,某某车厢需要帮助”,他一听就去了,因为他经常身上都带着针。看到小孩子发热抽搐,他便给小孩子扎了几针,那孩子马上就平安无事了。
1977年,作为队伍中唯一的针灸科医生,朱新太还曾赴非洲的桑给巴尔进行医疗援助两年。朱新太说,感觉很荣耀,那时候出国比较难,有这种机会参加,也是百中选一。
“朱氏针灸疗法”一直把疗效放在首位,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在扬州及周边颇有名气,但仅局限于临床,没有形成理论。作为“朱氏针灸疗法”的新一代传人,朱新太尝试用理论来总结和丰富家传医术。到上世纪90年代,朱新太关于“朱氏针灸疗法”的研究成果,在国家著名的中医针灸杂志上陆续发表。他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中医的“经络学说”应该包含有西医“神经学说”的内容。朱新太认为,经络和神经是分不开的东西,经络应该包括神经系统。“有些人认为中医的东西一个字都不能动,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改,那就有点墨守成规了。”朱新太说。
“朱氏针灸疗法”先后入选扬州市、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作为一项家传医术,到了自己这一代并没能传给子女,但传承有徒弟,朱新太并不感到遗憾。朱新太的徒弟仇山波说:“朱老师不光传授技艺,也教会他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朱老师80几岁了,以前做过领导也做过院长,但是他待人非常谦虚,他自己认为有些做得不到位的,会主动提出来。”
2016年,以朱新太为领衔专家的江苏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启动。2017年,朱新太获批成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汤红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