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从肝论治三法
肾脏疾病病因繁杂,病程迁延,治法上多从脾肾论治,贯以健脾肾、清湿热、化瘀毒立法,仍有部分患者临床疗效欠佳或难痊愈、频繁复发。笔者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肾脏病不仅责之肺、脾、肾,肝失疏泄亦为发病过程中的重要因素。肝脏在水肿病的发病和诊治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强调从肺脾肾三脏论治的同时也应重视调肝,尤其对于难治性肾病,在采用常规的健脾利水、温阳补肾等治法乏效时,可从肝治。《黄帝内经》率先指出从辛、酸、甘治肝三原则,即辛以散之、酸以敛之、甘以缓之,为后世治肝诸法的基础。临证以调肝治肾立法,首辨标本缓急、兼顾虚实补泻,辨证论治,治以清肝化湿消毒浊、平肝柔肝调阴阳、疏肝理气以通络,肾病治肝、肝肾同治。
清肝解毒利湿法
清肝即清肝经湿热或清肝火,用于肝经湿热或肝胆实火证。孙思邈在《千金要方》指出下焦病的治疗应“热则泻于肝,寒则补于肾”,即肾火泻肝、肝虚补肾。
肝经湿热较甚者,可导致肝失疏泄、水液代谢失常,发为水肿;湿热之邪循经下注扰肾,肾络不宁、肾府不安,肾失封藏、精微外溢,出现大量蛋白尿等尿损诸证;临证选用龙胆泻肝汤加减以清肝泄热、利湿化浊,正本清源、以安肾府。药用龙胆草、白花蛇舌草、栀子、黄芩、柴胡等苦寒直折以泻热,车前子、茯苓甘淡渗湿以利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