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红:有一种青春叫驻村
在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她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做到扶真贫、真扶贫——
曾红(左)和磨岗岭村的彝族村民合影。
曾红,是一名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的普通护士。2018年7月以前,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对她来说是一个存在于地图上的陌生地方。同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则发自医院党办的通知,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轨迹。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省委组织部号召省直部门、单位抽调干部到贫困地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那时的曾红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女儿、妻子,更是两名年幼孩子的母亲。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在征得家人同意和支持后,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响应号召。那一刻,曾红的人生和磨岗岭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 百拇医药
怀着忐忑与激动的心情,她来到了这个坐落在海拔1800米的彝族村落。驻村报到的第二天,顾不上休整,她就开始了入户工作。当看到村民眼中充满期待的眼神,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两年的驻村工作里为他们做出点什么,不能让驻村帮扶成为空口号。作为一名驻村队员,入户调查是她每日的基本工作内容。
由于村里彝族人口占96%,曾红首先要克服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难关。生性乐观开朗的她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吃农家饭、学习彝语,很快就用温情融入进了这里,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驻村帮扶岁月。
教育扶贫融真情
村里的小孩特别多,身为人母的曾红对小孩有一份特别的情感,因此在工作中也融入了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情怀。
磨岗岭村没有幼儿园和幼儿活动场所,为让孩子们能安全地玩耍,同年12月,曾红耗时一个多月、自费1000余元,亲手为孩子们打造了爱心活动室和文化墙。两年来,她协调社会公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医院科室部门为孩子们捐赠衣物、书本、玩具等爱心物资80余箱。她的工作背包里总是为孩子们备好各种糖果零食,孩子们一见到她都会飞奔而去。她喜欢利用工作闲暇之余陪着村里的孩子们,用母亲般的关爱陪伴他们成长。村里的贫困学生们也是她关心的重点对象。
, 百拇医药
驻村第一个月,当得知贫困学生马金燕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时,曾红积极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附属针灸学校,减免孩子学费并帮助落实其勤工助学岗位和各种补助,并主动承担起马金燕在校期间的监管责任。村里有个贫困学生叫刘毅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中考后选择就读卫校护理专业。去年4月,她提出想到大医院护理部实习,曾红立马联系相关部门办理,并帮助她做好就业准备,希望刘毅婷能成为村里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让孩子们知道知识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有力武器。
以购代捐促增收
入户走访中,曾红发现村民辛勤劳作来的农产品却无处销售。为此,去年9月,她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会在村里开展以购代捐活动。连续几个日夜,她带领村民加班采收、晾晒、打包、装车,终于完成了总价值约14万元的2万余斤核桃认购,为村民解决了销售难题,全村直接增收11余万元。去年11月,她协调医院4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现场爱心认购农产品,为15户贫困户增收1.7万元、2户非贫困户增收2000元。为长效化解该村销售瓶颈,从去年起,她多次协调医院后勤保障部从村里认购农产品约4.5万元。为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曾红还在医院职工生活超市设置爱心扶贫产品专区,不仅帮助村里有效扩大农产品销售途径,也让每位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爱心扶贫行动中。
, http://www.100md.com
支部共建强组织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曾红深知要实现共同奔康,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党员干部管理,以及凝聚强大合力是关键。作为对口帮扶的桥梁和纽带,她积极协助医院机关一支部与磨岗岭村支部签订联创共建协议,确保实现强化农村党员党性锤炼和增强农村党支部凝聚力的目的。今年5月,她积极争取医院项目资金1.2万元,为村支部打造党建活动室添置各学习设备设施,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
磨岗岭村地处偏僻,农户收入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为发挥该村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优势,曾红提出农旅融合发展新思路。去年她引进泸定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并由医院出资在村里建立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试种成功后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00余元。今年她会同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计划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保底回收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里农家家中、田间地头经常出现曾红忙碌的身影。她一边利用医疗专业优势为村民们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一边向村民了解今春的种养殖打算,积极动员农户改变传统观念、发展种植菊花产业。经她积极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院方同意出资13.3万元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村有21户农户参与种植了45亩菊花,预计到8月鲜花采摘时亩产值将达6000至9000元,较过去种植玉米亩产值仅1000元的“老黄历”,种植菊花将促进农户逐渐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磨岗岭村正向着农旅结合的道路发展着。
, 百拇医药
发展乡村旅游助振兴
磨岗岭村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并获批成为AAA景区,2019年又开启了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在驻地政府大力支持下,陆续建成了民宿、观景台、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曾红协助该村引进各级党校开展合作,联系并组织有关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学员2万余人、避暑游客4000余人到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走红军路、吃农家饭、购农家物为村民实现全年增收约18万元。为保障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她还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商议在村里修建一座多功能接待厅。去年11月,经当地和医院领导批准,由镇政府出资20万、村集体经济出资10万、医院援建资金20万共计50万元修建了接待餐厅。
真情驻村扶真贫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她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由于当地特殊的饮食习惯,痛风、关节炎、高血压等病人较多。她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定期上门为60岁以上老人、重病户提供监测血压服务,并宣讲相关健康生活常识,帮助村民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去年11月,她协调医院医务部门组织了10余名医疗专家到磨西镇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当地群众600余人次。驻村近两年来,她积极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为贫困户送去米、油、棉被、“五洗”等物资达1.6万余元,让贫困户们感受到了来自帮扶单位的温暖,建立起了院地的情谊桥梁。
, 百拇医药
在驻村工作上曾红尽心尽责,在家庭亲人面前她的内心却是愧疚自责。她驻村的第一个月,3岁多的儿子和1岁多的女儿先后患上手足口病,两个孩子整夜高烧不退,并因满嘴溃疡无法进食,都是家中长辈每日帮忙辛苦照料。驻村的第二个月,突然一天姐姐打电话告诉她,父亲已经呕血、便血两个多月。家里因担心影响曾红的工作,一直不让她知道。当她看到父亲疑似胃癌晚期的结果时,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母亲常年操劳,无法承受父亲患癌的打击而病倒……为弥补未能尽孝的满心愧疚,父亲手术期间,曾红专门请假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却又在父亲出院第二天就毅然返回了驻村岗位。然而,疾病对父亲的折磨并未停止。今年2月,父亲因放化疗副作用而引起脊椎骨折急需手术,否则将面临瘫痪危险。已返岗驻村的曾红陷入两难,村里的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种工作都迫在眉睫,无奈之下她只能请求医院同事安排手术,并委托家人照顾父亲,因为她深知肩上扛着党和国家沉甸甸的职责和使命。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还有很多像曾红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帮扶队员,他们怀揣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奔波在各个贫穷地区脱贫奔康的征程上,用驻村帮扶沉淀升华各自的人生境界,诠释着自己的无悔青春。 (代来), http://www.100md.com
曾红(左)和磨岗岭村的彝族村民合影。
曾红,是一名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科室的普通护士。2018年7月以前,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对她来说是一个存在于地图上的陌生地方。同年6月的一个晚上,一则发自医院党办的通知,改变了她原有的生活轨迹。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四川省委组织部号召省直部门、单位抽调干部到贫困地区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那时的曾红不仅是一名医务工作者,也是女儿、妻子,更是两名年幼孩子的母亲。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在征得家人同意和支持后,她第一时间主动报名响应号召。那一刻,曾红的人生和磨岗岭村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 百拇医药
怀着忐忑与激动的心情,她来到了这个坐落在海拔1800米的彝族村落。驻村报到的第二天,顾不上休整,她就开始了入户工作。当看到村民眼中充满期待的眼神,她暗自发誓一定要在这两年的驻村工作里为他们做出点什么,不能让驻村帮扶成为空口号。作为一名驻村队员,入户调查是她每日的基本工作内容。
由于村里彝族人口占96%,曾红首先要克服语言不通、习俗不同的难关。生性乐观开朗的她通过挨家挨户地走访,吃农家饭、学习彝语,很快就用温情融入进了这里,开始了忙碌而充实的驻村帮扶岁月。
教育扶贫融真情
村里的小孩特别多,身为人母的曾红对小孩有一份特别的情感,因此在工作中也融入了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情怀。
磨岗岭村没有幼儿园和幼儿活动场所,为让孩子们能安全地玩耍,同年12月,曾红耗时一个多月、自费1000余元,亲手为孩子们打造了爱心活动室和文化墙。两年来,她协调社会公益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医院科室部门为孩子们捐赠衣物、书本、玩具等爱心物资80余箱。她的工作背包里总是为孩子们备好各种糖果零食,孩子们一见到她都会飞奔而去。她喜欢利用工作闲暇之余陪着村里的孩子们,用母亲般的关爱陪伴他们成长。村里的贫困学生们也是她关心的重点对象。
, 百拇医药
驻村第一个月,当得知贫困学生马金燕因交不起学费而面临辍学时,曾红积极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院附属针灸学校,减免孩子学费并帮助落实其勤工助学岗位和各种补助,并主动承担起马金燕在校期间的监管责任。村里有个贫困学生叫刘毅婷,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中考后选择就读卫校护理专业。去年4月,她提出想到大医院护理部实习,曾红立马联系相关部门办理,并帮助她做好就业准备,希望刘毅婷能成为村里学生努力学习的榜样,让孩子们知道知识才是改变贫穷命运的有力武器。
以购代捐促增收
入户走访中,曾红发现村民辛勤劳作来的农产品却无处销售。为此,去年9月,她协调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工会在村里开展以购代捐活动。连续几个日夜,她带领村民加班采收、晾晒、打包、装车,终于完成了总价值约14万元的2万余斤核桃认购,为村民解决了销售难题,全村直接增收11余万元。去年11月,她协调医院40余名机关党员干部到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现场爱心认购农产品,为15户贫困户增收1.7万元、2户非贫困户增收2000元。为长效化解该村销售瓶颈,从去年起,她多次协调医院后勤保障部从村里认购农产品约4.5万元。为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曾红还在医院职工生活超市设置爱心扶贫产品专区,不仅帮助村里有效扩大农产品销售途径,也让每位职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爱心扶贫行动中。
, http://www.100md.com
支部共建强组织
“村子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曾红深知要实现共同奔康,加强村党支部建设、党员干部管理,以及凝聚强大合力是关键。作为对口帮扶的桥梁和纽带,她积极协助医院机关一支部与磨岗岭村支部签订联创共建协议,确保实现强化农村党员党性锤炼和增强农村党支部凝聚力的目的。今年5月,她积极争取医院项目资金1.2万元,为村支部打造党建活动室添置各学习设备设施,为基层党员群众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
探索农旅发展新模式
磨岗岭村地处偏僻,农户收入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为发挥该村自然资源与红色文化优势,曾红提出农旅融合发展新思路。去年她引进泸定一家农业科技公司合作,并由医院出资在村里建立金丝皇菊种植基地,试种成功后为村集体经济增收8000余元。今年她会同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计划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保底回收模式。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村里农家家中、田间地头经常出现曾红忙碌的身影。她一边利用医疗专业优势为村民们宣讲疫情防控知识,一边向村民了解今春的种养殖打算,积极动员农户改变传统观念、发展种植菊花产业。经她积极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院方同意出资13.3万元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全村有21户农户参与种植了45亩菊花,预计到8月鲜花采摘时亩产值将达6000至9000元,较过去种植玉米亩产值仅1000元的“老黄历”,种植菊花将促进农户逐渐改变传统种植模式,磨岗岭村正向着农旅结合的道路发展着。
, 百拇医药
发展乡村旅游助振兴
磨岗岭村于2018年底顺利脱贫并获批成为AAA景区,2019年又开启了乡村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在驻地政府大力支持下,陆续建成了民宿、观景台、停车场等旅游基础设施。为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曾红协助该村引进各级党校开展合作,联系并组织有关党政企事业单位干部学员2万余人、避暑游客4000余人到村开展主题教育活动。依托走红军路、吃农家饭、购农家物为村民实现全年增收约18万元。为保障乡村旅游长远发展,她还与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商议在村里修建一座多功能接待厅。去年11月,经当地和医院领导批准,由镇政府出资20万、村集体经济出资10万、医院援建资金20万共计50万元修建了接待餐厅。
真情驻村扶真贫
在精准扶贫道路上,她用自己的真情实意在驻村帮扶工作中做到扶真贫、真扶贫。由于当地特殊的饮食习惯,痛风、关节炎、高血压等病人较多。她利用医学专业知识,定期上门为60岁以上老人、重病户提供监测血压服务,并宣讲相关健康生活常识,帮助村民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去年11月,她协调医院医务部门组织了10余名医疗专家到磨西镇开展义诊活动,服务当地群众600余人次。驻村近两年来,她积极向医院领导汇报申请,为贫困户送去米、油、棉被、“五洗”等物资达1.6万余元,让贫困户们感受到了来自帮扶单位的温暖,建立起了院地的情谊桥梁。
, 百拇医药
在驻村工作上曾红尽心尽责,在家庭亲人面前她的内心却是愧疚自责。她驻村的第一个月,3岁多的儿子和1岁多的女儿先后患上手足口病,两个孩子整夜高烧不退,并因满嘴溃疡无法进食,都是家中长辈每日帮忙辛苦照料。驻村的第二个月,突然一天姐姐打电话告诉她,父亲已经呕血、便血两个多月。家里因担心影响曾红的工作,一直不让她知道。当她看到父亲疑似胃癌晚期的结果时,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母亲常年操劳,无法承受父亲患癌的打击而病倒……为弥补未能尽孝的满心愧疚,父亲手术期间,曾红专门请假日夜守护在病床前,却又在父亲出院第二天就毅然返回了驻村岗位。然而,疾病对父亲的折磨并未停止。今年2月,父亲因放化疗副作用而引起脊椎骨折急需手术,否则将面临瘫痪危险。已返岗驻村的曾红陷入两难,村里的疫情防控和春耕春种工作都迫在眉睫,无奈之下她只能请求医院同事安排手术,并委托家人照顾父亲,因为她深知肩上扛着党和国家沉甸甸的职责和使命。
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以来,还有很多像曾红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帮扶队员,他们怀揣着一名共产党员、一位基层扶贫干部的初心和使命,奔波在各个贫穷地区脱贫奔康的征程上,用驻村帮扶沉淀升华各自的人生境界,诠释着自己的无悔青春。 (代来),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