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退休感言
一转眼,我已到花甲之年,该退休了!我勉励自己,一定要把讲课的热情坚持到最后一堂课,要和学生们在最后的课堂互动告别,但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曾有的设想,只有在网课上挥手告别学生们,这也成了我人生路上的一道难忘风景。
1976年,我作为一名知青从城市下放农村,1977年就赶上了恢复高考。当初我报考中医院校缘于父亲一个西医朋友的“指点迷津”,那位叔叔说:“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七七级中医专业是恢复高考首批大学生招生,是国家需要的人才!第一届毕业生肯定要成为栋梁人才,将来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所以从报考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一份使命感。本科毕业后我走向临床,自认为天下无病不能治。但当面对一个个患者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中医功底还没打好,于是又去读硕士研究生,3年毕业后继续从事中医教学及中医临诊工作。
从事中医教育40多年,我不断思考中医教育的成败得失。探索现代中医教育规律其实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困惑、反思和改变伴随了我一路。教学中常感到中医的核心概念并不能讲透,临诊中辨证论治的方法仍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后又跨学科报考了汉语言文字专业的博士研究生,3年充电学习,希望能更好读懂中医经典。
在中医教育中,我们似乎忽视了培育“根”,培养出能给患者真正解决病痛的中医人才还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在一家中医馆里结识了一位30岁出头的医生。引起我关注的原因是,在遍地三甲医院的今天,求诊这位年轻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一月两月如此当然不足挂齿,但多年来皆如此,甚至求诊者越来越多,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他其实只坚守着中医的望闻问切,开着普普通通的中药处方,却凭借良好的信誉和疗效成了实实在在的小“名医”。我问他是否介意今后我关注研究他,他微笑说“可以”。继续专注于临诊号脉和处方研究,是我工作的延续,也将是我退休生活的兴趣所在。我想继续为中医教育的发展而尽力。(牛淑平), 百拇医药(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
1976年,我作为一名知青从城市下放农村,1977年就赶上了恢复高考。当初我报考中医院校缘于父亲一个西医朋友的“指点迷津”,那位叔叔说:“中医是中国的医学,七七级中医专业是恢复高考首批大学生招生,是国家需要的人才!第一届毕业生肯定要成为栋梁人才,将来的前途应该是光明的。”所以从报考那一刻起,我就坚定了一份使命感。本科毕业后我走向临床,自认为天下无病不能治。但当面对一个个患者时,我才意识到自己的中医功底还没打好,于是又去读硕士研究生,3年毕业后继续从事中医教学及中医临诊工作。
从事中医教育40多年,我不断思考中医教育的成败得失。探索现代中医教育规律其实就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困惑、反思和改变伴随了我一路。教学中常感到中医的核心概念并不能讲透,临诊中辨证论治的方法仍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后又跨学科报考了汉语言文字专业的博士研究生,3年充电学习,希望能更好读懂中医经典。
在中医教育中,我们似乎忽视了培育“根”,培养出能给患者真正解决病痛的中医人才还远远不够。近年来,我在一家中医馆里结识了一位30岁出头的医生。引起我关注的原因是,在遍地三甲医院的今天,求诊这位年轻中医的患者“络绎不绝”。一月两月如此当然不足挂齿,但多年来皆如此,甚至求诊者越来越多,这引起了我的深思。他其实只坚守着中医的望闻问切,开着普普通通的中药处方,却凭借良好的信誉和疗效成了实实在在的小“名医”。我问他是否介意今后我关注研究他,他微笑说“可以”。继续专注于临诊号脉和处方研究,是我工作的延续,也将是我退休生活的兴趣所在。我想继续为中医教育的发展而尽力。(牛淑平), 百拇医药(牛淑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