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治疗中的运用
古语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孔伯华先生家学深厚,颖悟非常,一生治病救人、传承医道,他广博的临床实践、深刻的医理探究,凝结出宝贵的学术思想。我辈若能善加领会,如高擎灯火,临证逢疑难危重,亦可暗夜洞明。本文谨以病例两则,浅述孔伯华学术思想在肺部感染中的运用。治病在于认证,认证先辨阴阳
谈及治病理论,孔伯华先生有言曰:“医之治病,首先在于认证,将证认清,治之则如同启锁,一推即可。认证之法,先辨阴阳,以求其本。病本既明,虚实寒热则迎刃而解。”此论关乎治病求本,关乎辨证论治,关乎阴阳两纲,不拘于一病一证,有提纲挈领之感,实乃“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
“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自古《黄帝内经》便被众医家奉为圭皋,这段《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经文想必也是先生“辨证全凭纲要,以阴阳为两纲,表里虚实寒热为六要”的理论的渊源。先生认为,人之疾病,千变万化,但总不外乎阴阳。医者临症,必须先审阴阳,因证脉与药皆有阴阳,阴阳既明,治则无差。
如此看来,四诊是为辨阴阳搜集信息,处方用药也即是调和阴阳。详而言之,证之阴阳,在表、热者、在上、属气、动者、多言、喜明、不能俯者为阳;在里、寒者、在下、属血、静者、少言、欲暗、不能仰者为阴。脉之阴阳,浮、大、动、滑、数皆为阳;沉、涩、微、缓、迟皆为阴。药之阴阳,升散、辛热、行气分、性动而走者为阳;敛降、苦寒、入血分、性静而守者为阴,亦有“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等经文可参详。其间有错综现象,如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二者相间,彼此多少,疑似之间,更须明辨。若再进而求之,疾病之部位有表里,正邪之消长有虚实,疾病之征象有寒热。其间亦有复杂现象,如由表入里,由里达表,寒热错综,虚实互见,亦须审慎辨识。
总之,表、实、热三者,可赅于阳;里、寒、虚三者,可赅于阴。阴阳者,医道之总纲领也;六要者,病变之关键也。医者既须提纲挈领,又要把握关键,则病无遁情,了如指掌矣。
肺部感染病例之阴证
2019年9月17日:苏某,男,69岁。因外感风寒咳嗽住医院治疗,症状恶化。根据9月10日和9月15日的肺部CT报告及诊疗证明书等,西医诊断包括双肺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肺炎、肺气肿、双侧主支气管内痰液潴留;此外,诊疗证明书中还列有高血压3级(高危组)、脑出血后遗症(两年前中风后曾行开颅手术)、心房颤动、气切术后、肝右叶小囊肿等疾病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67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