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苣荬菜
苣荬菜为多年生草本,药食两用之品,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主治咽喉肿痛、疮疖肿毒、衄血、咯血、尿血、便血、崩漏等。在我们东北老家,称苣荬菜的白色乳汁为“苣荬菜浆”,小时候听大人说苣荬菜浆能治病,所以下地剜菜时若不小心剜菜刀碰到手或腿划个口子出血了,就赶紧把苣荬菜浆涂在伤口上。
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并无该药的记载,究其缘由,可能与苣荬菜的分布地域有关。苣荬菜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而李时珍生活在湖北,受制于当时交通条件,李时珍很可能当时没有苣荬菜足够的资料,故《本草纲目》中未见该药的记载。
苣荬菜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我生长在东北农村,童年时家境贫困,苣荬菜成了家乡人经常吃的一种菜。记得那时放学回家便去地里剜菜。剜回来后,母亲先择一下,掐去枯叶及苣荬菜根儿,然后把菜洗干净,全家人便蘸着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为了提高大家的食欲,母亲常变换花样,有时用苣荬菜做馅儿,有时焯一下攥成团蘸酱吃。苣荬菜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就是这苣荬菜,童年还闹了场虚惊。在我十一二岁时,有天早晨与邻居家的三哥一起下地剜菜。我们到了地里,发现了一大片苣荬菜,俩人分别剜了满满一大筐,但太沉了,挎不动,就先一起抬一筐放到前边,然后回过头来再抬另一筐,这样交替着缓慢向前移动,时间便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听见远处父亲喊我们名字的声音,我们使劲答应着,父亲终于找到了我们。快到家时,母亲远远迎上来,激动地抱着我的头大哭起来……
现在,靠苣荬菜度日充饥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小区草坪上常可看到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唯独找不到苣荬菜。直到在菜市场的摊位上才能发现苣荬菜,标价十元钱三斤。当今时代节奏快,高脂饮食及快餐、缺乏运动等易致血脂升高,心肝火盛,所以偶尔食用些苣荬菜,对降低血脂、清热泻火、清理肠道垃圾皆有益处。但要注意,脾胃虚寒者勿食。(孟繁东), 百拇医药(孟繁东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
查阅李时珍《本草纲目》并无该药的记载,究其缘由,可能与苣荬菜的分布地域有关。苣荬菜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而李时珍生活在湖北,受制于当时交通条件,李时珍很可能当时没有苣荬菜足够的资料,故《本草纲目》中未见该药的记载。
苣荬菜是药食两用的植物。我生长在东北农村,童年时家境贫困,苣荬菜成了家乡人经常吃的一种菜。记得那时放学回家便去地里剜菜。剜回来后,母亲先择一下,掐去枯叶及苣荬菜根儿,然后把菜洗干净,全家人便蘸着酱有滋有味地吃起来。为了提高大家的食欲,母亲常变换花样,有时用苣荬菜做馅儿,有时焯一下攥成团蘸酱吃。苣荬菜使我的童年生活充满了乐趣!
就是这苣荬菜,童年还闹了场虚惊。在我十一二岁时,有天早晨与邻居家的三哥一起下地剜菜。我们到了地里,发现了一大片苣荬菜,俩人分别剜了满满一大筐,但太沉了,挎不动,就先一起抬一筐放到前边,然后回过头来再抬另一筐,这样交替着缓慢向前移动,时间便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忽然听见远处父亲喊我们名字的声音,我们使劲答应着,父亲终于找到了我们。快到家时,母亲远远迎上来,激动地抱着我的头大哭起来……
现在,靠苣荬菜度日充饥的时代早已过去。在小区草坪上常可看到蒲公英、马齿苋、车前草,唯独找不到苣荬菜。直到在菜市场的摊位上才能发现苣荬菜,标价十元钱三斤。当今时代节奏快,高脂饮食及快餐、缺乏运动等易致血脂升高,心肝火盛,所以偶尔食用些苣荬菜,对降低血脂、清热泻火、清理肠道垃圾皆有益处。但要注意,脾胃虚寒者勿食。(孟繁东), 百拇医药(孟繁东 北京市朝阳区中医医院)